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水务海洋 > 文章详情

水文化 | 为了利用水,人类都有哪些奇思妙想?(三)

转自:上海水务海洋 2022-11-17 19:18:46

人们与水打交道时,通常要借助工具

特别是在用水、治水、管水等活动中

创造和发明了

许多用于水事活动的工具

工具是物质性的器物

每一种水工具的创造和使用

都凝结着人类的知识、能力和智慧

水工具体现了人水关系中

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演进

今天带大家了解的是

水力工具

水力工具就是利用水能作动力替代人力、畜力进行工作的器具,具有代表性的是水碓(duì)、水磨、水排等。

水碓,《钦定授时通考》插图

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水碓是用水力带动机械装置,使石碓或大木碓上下运动,把粮食皮壳去掉或将粮食舂碎。我国西汉思想家桓谭的著作中就已提到了水碓,称其“投水而舂,其利百倍”。《世说新语》记载,西晋时,司徒王戎既贵且富,拥有区宅、僮牧、膏田,还有“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可见在当时,水碓这种新型水工具与良田、宅院一样,标志着财富和社会地位。

连二水磨,《钦定授时通考》插图

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水磨也称水碾,是水碓的发展,把水碓的上下运动变为圆周运动,主要用于加工粮食、油料、茶叶。我国利用水力推磨的记载相当久远。《南史·祖冲之传》等史籍中都记载了水磨在当时的普遍应用。唐代,水碓、水磨应用更为广泛,还推广到了我国西藏地区。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命工匠教藏族民众在小河上安装水磨,松赞干布亦向唐朝政府请派工人到西藏以推广水磨。

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秋那桶村的水磨房

图片来源:董力男

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在我国南方地区,较大的水磨房还是财富和地位的标志,成为许多文学作品描写的内容。沈从文在《边城》中就描写道:“倚山滨水来一座小小茅屋,屋中有那么一个圆石片子,固定在一个横轴上,斜斜的搁在石槽里。当水闸门抽去时,流水冲激地下的暗轮,上面的石片便飞转起来……凡碾坊照例是属于当地小财主的产业。”

水排,明代《三才图会》插画

水排是以水力代替人力拉风箱鼓风,主要用于锻冶。在《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古代科技著作中,都有使用水排的记载。

水工具体现出水文化的物质层面

凝聚着人类劳动、知识与财富的

累积过程与成就

它强调人们运用智慧,显示能力

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

对物质财富的创造

物质层面的水文化

同水文化的其他层面

互相渗透、联系,交汇成了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水文化

体现着水文化的立体性和多样性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