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陆续出炉。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张震宇关注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情况,建议国家出台有针对性地扶持、资助政策,支持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发展。
提案人:张震宇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
提升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发展支持力度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年的本土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但风景独好的道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代表我国特色的文化输出力量。受中西文化差异等影响,“网文出海”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建议国家能出台有针对性扶持、资助政策,以进一步巩固这一比较优势,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海外受众仍不够广泛。著名调研机构艾瑞公司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海外中国网络文学受众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大多数,其中学生群体占比52.9%。其他社会阶层参与度还不高,对海外本土文化影响力有限。在性别分布上,男性读者占92.4%,还未能深入到海外日常文化生活中。
二是传播的类型与海外受众需求还不完全匹配。不同地区阅读需求存在差异,如玄幻、仙侠和魔幻类型的小说最受欧美受众欢迎,都市和言情类型的小说则最受东南亚受众喜爱。一些按照西方传统设定的作品,相对容易被海外受众接受。同时,也存在一些非常中国化的网文作品,由于能满足受众的好奇感,也得到海外受众追捧。另外,在新作与经典同台竞争的情况下,海外受众最追捧的却不是那些国内经典作品,在排行榜前列的几乎都是新人新作。对这些情况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许多作品翻译出海完全靠运气,影响了精准的投放。
三是网文翻译不及时,翻译质量不高。据艾瑞咨询调查,海外受众将“正在看的小说更新太慢或突然停更”,视为最大的困难,占比高达93.8%。其次“网文翻译质量不高”及“想看的小说没有人翻译”两个问题的用户占比也均超过半数。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网络文学译者机制不完善,早期以各翻译网站自发翻译为主,后来逐渐采取以与国内网站合作等方式解决了版权问题,但国内网络文学企业与海外自发翻译网站的冲突摩擦仍长期存在。同时,译者收入保障的付费机制尚不健全。海外翻译平台收入主要来自“自费、粉丝捐助、众筹、广告收入”,这种模式无法使作品和译者数量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各翻译网站受众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在国内大行其道的订阅收费机制,在国外却有接近六成读者不愿付费,因此,包括起点国际在内的海外网络文学平台目前均没有设置订阅收费,只是在收费免广告等方面进行着尝试,下一步更为科学、有效的商业机制还亟需探索。
应对策略和建议:
首先,加强文化比较研究,建立科学的网文出海筛选机制。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规模庞大,经过最严格的市场考验,精品作品数量多、品质高。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西方对中国文化关注度日益提高,加上中国网络小说“屌丝逆袭”的情节构建,对早已阶层固化的西方受众来说,会感到十分的震撼。因此,应立足文化比较,在国家层面研究西方受众精神需求,对应将这类文化符号传导到网文领域,由阅文等大型网文企业与文化传播部门、高校专家一道进行网文筛选,最终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地区网文翻译投放,增强受众接受的有效性。
其次,优化商业模式,积极探索收费盈利点。我国传统的网络文学订阅收费、移动传播、IP化的层层累进,带来了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化,在网络文学的许多商业模式方面,我们都领先于其他国家。我们应将国内网络文学盈利模式进行优化,在国家层面进行科研攻关,找到能够在西方收费的盈利方式,进一步扩大比较优势,实现中国网文海外发展的长效机制。
最后,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扎实做好网文翻译基础性工作。在国家语言层面,建立、完善网络文学专有名词词汇库,加强翻译的标准化、规范化。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与各大海外网文企业加强合作,在全球招聘译者或译者组,建立订单机制。同时,加强国内相关翻译人才培养,通过有效提升翻译的质量、时效,更好地实现内容输出。
资料:国际出版周报
编辑: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