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老小区如何“逆袭”?上海75岁业委会主任,6年算好一笔温暖“人心账”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1-16 10:01:12

在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当下,众多始建于上世纪末的老旧小区正遭遇相似的困境。然而,在天目西路街道展望大厦这个仅有96户、建成已有二十余年的小区中,75岁的业委会主任徐德树却耗时6年,谱写了一段从“无人问津”到“齐心协力”的社区治理佳话。

展望大厦业委会主任徐德树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社区治理的行家退休前曾供职于上海第七构件厂,多年的建筑工程项目经验,为他解决小区治理难题提供了独到的优势。

“你们看的PP管,差0.1厘米价格都不同”

当小区遭遇污水管大面积损坏危机时,业主们对物业的材料报价充满质疑。这时,徐德树的专业背景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和居民们解释,你们在淘宝上看的PP管,哪怕相差0.1厘米,价格都完全不同。”徐德树用他熟悉的工程语言耐心分析,“还要算上人工费,也要允许物业赚到钱。”

有业主感慨:“有徐主任在,我们特别安心。他懂行,又真心为我们着想。”

这位老工程人的话格外有分量。居民们信任他的专业判断,更信任他多年来为小区服务的一片热心。

从“独角戏”到“协奏曲”的转折

污水管危机,成为徐德树社区治理理念的转折点。面对维修资金告急的困境,这位有着工程背景的业委会主任没有选择常规的“等靠要”,而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沟通智慧,搭建起多元共治的平台。

“业委会不能唱独角戏。”徐德树深有感触,他组织业主实地勘察,向居委会争取政策支持。

这场危机最终通过“污水改造工程”得以化解,更重要的是催生了“三方联动”机制的诞生。

楼道堆物整治的“三步工作法”

楼道堆物整治,这个让无数小区管理者头疼的难题,在徐德树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解法。他总结出的“三步工作法”——倾听、协商、巩固,体现的是刚柔并济的治理艺术。

针对部分装修住户的临时堆放难题,他甚至临时腾出业委会办公室供其周转。这种既坚持原则又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方式,让整治工作顺利推进且至今未出现反弹。

“治理不是简单的清理,而是要建立共识。”徐德树如是说。

如今在这个小区,

“发现问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共同维护”

的这一模式

已成为大家解决公共事务的共识。

6年实践中,徐德树重新定义业委会主任角色,他既是“工程顾问”,也是居民共建的“牵头人”。他用专业的素养和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对社区治理本质的理解,即搭建沟通平台、激发居民参与、平衡原则与人情。

在96户居民的“小型社会”里,

徐德树用行动与智慧

为老旧小区治理困境点亮明灯:

真正的社区治理既需专业知识,

更需温暖人心,

才能让居民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记者:陈洁

编辑:路景斓

资料:天目西路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