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AI”成进博会高频词,浦东跨国企业跨界合作“积攒”新动能

转自:浦东观察 2025-11-08 17:34:27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的AI无处不在,去年的AI可能是一块块展板,而今年AI的落地是实打实的合作。


“进博时刻”进入第四天,一批浦东跨国企业达成了多项跨界合作, AI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正迅速成为各个行业领域的底层基础。


AI向医疗延伸,不止是制药


“人工智能已从‘辅助科研的工具人’,逐渐转化为普通消费者也能驾驭的‘听指挥的Agent’智能体,其价值正从高端科研向日常健康管理场景延伸,普惠价值逐步显现。” 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主任洪亮教授在进博会现场浦东跨国企业拜耳的展台上,参与关于“未来已来:AI赋能自我健康管理”主题活动时表示。


AI技术如何跳出“炫技标签”,真正成为解决消费者健康痛点的“刚需工具”,成为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内,各参展商最关注的话题。


继拜耳Co.Lab共创平台揭牌并获得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认定后,拜耳健康消费品事业部还设立了中国创新合作中心(China Center of Innovation and Partnership,以下简称CCIP),成为拜耳健康消费品全球战略创新基地之一。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拜耳健康消费品宣布与上海天鹜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加深AI技术在科研探索、新品研发及应用转化领域的合作,持续探索智能蛋白质分子设计和生物制造创新在消化道和皮肤健康领域的应用,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健康管理和自我保健领域的发展。


“AI已经向医疗领域‘纵深’发展,我们和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保持积极合作,已有两款新品在加速推进中。”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研发负责人李晓萌说,“而AI不止赋能制药领域,我们也在加速AI应用贯穿健康消费全场景。”


洪亮教授也同时透露,位于浦东的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也正在与跨国企业紧密合作,拓展AI赋能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发创新,“比如AI在临床招募病人上作用是非常大的,能精准找到合适人群,大大节约了临床研究成本。”


在医疗器械展区,AI同样展示出惊人创新力。


作为连续八年参展进博的“全勤生”,美敦力康辉联合本土合作伙伴今海医疗和佳量医疗在今年进博会现场,分别发布“导航下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和“机器人引导下激光消融微创技术”两项创新技术,并有多款明星产品再度“集体返场”。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一批数智化创新成果在过去一年中都陆续完成商业化与临床落地,实现了从“进博展台”到“手术台”的跨越。


西门子医疗划时代的重疾诊疗微创利器——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也在今年进博会期间进行亚洲首发首展。该系统在图像采集速度、人工智能应用等维度取得颠覆性突破,让重疾诊疗迈入精、细、快全新时代。如针对胸腹部与盆腔疾病术中类CT评估,为避免骨性结构遮挡病灶,使用传统血管造影系统,医生往往需要花2分钟手动去骨。而这套系统可实现15秒AI一键智能去骨,病灶目标一键凸显,大幅缩短操作时间,手术效率提升8倍。


“频频牵手” 浦东跨国企业与互联网巨头共建生态


站在屏幕前,AI视觉识别1秒解锁“变胖的自己”……原来肥胖不只是身材问题,更是健康警报。诺和诺德在本届进博会展台打造了首个聚焦肥胖症管理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轻盈小屋,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参与。



数字化发展为慢病管理带来新机遇,作为慢病防控数字化生态建设的“发起者”和“共建者”,诺和诺德不断扩大数字化健康朋友圈。进博会现场,诺和诺德宣布2023年组建的“健康生态联盟”扩容升级,将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腾讯健康等更多数字生态圈伙伴在生态融合、数据互联、技术共创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现场,诺和诺德还发布两项数字化服务——“诺和关怀”鸿蒙版APP及“诺和关怀”减重专属版。


心脑血管疾病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居民的首要健康威胁。在国内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与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浦东跨国企业也看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博会现场,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就如何打破心血管疾病认知壁垒,推动公众对血脂管理重视等领域展开合作,寻求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诺华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心血管、肾脏及代谢治疗领域兼创新患者服务负责人管宏表示,这种跨界协同的实践模式,有助于推动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慢病管理体系的完善,最终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中国开放的态度为AI应用创造先机,浦东跨国企业通过进博舞台寻找“未来”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