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指尖上的传承!这门古老技艺在杨浦“发新芽”

转自:上海杨浦 2025-11-06 17:01:35

近日,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吴宝平走进杨浦区延吉社区第三睦邻中心,与近20位社区居民围坐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指尖上的非遗传承之旅”。这场海派非遗紫砂陶刻体验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习,更是杨浦区推动高雅艺术深入基层、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缩影。当古老的非遗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文化便在邻里之间找到了最鲜活的土壤。

大师亲授!

吴宝平“手把手”带居民玩转紫砂

“紫砂陶刻,讲求的是‘文心入陶、刀笔合一’。”活动伊始,吴宝平便点出海派紫砂陶刻的艺术精髓。他指出,海派紫砂陶刻融合了江南文化的细腻与海派艺术的包容,堪称紫砂器上的“点睛之笔”。为帮助零基础的居民快速入门,吴大师从历史渊源、工具使用讲起,并现场示范基本刀法。

锋利的刻刀在温润的紫砂坯体上流转,从起笔、行刀到收刀,每一个细节都被耐心拆解。寥寥数笔,灵动的纹样便跃然坯上,引得居民们连连赞叹。

实践环节,居民们手持专属紫砂坯体,小心翼翼地拿起刻刀,从生涩的第一刀开始,逐渐找到手感,并不时低声向大师请教技法难点。

有的居民选择刻下简约的花卉图案,有的则尝试镌刻吉祥文字。大家在反复调整中,体会着指尖力度与刀痕深浅的微妙变化。

居民王阿姨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欣喜地说:“以前只在博物馆隔着玻璃看紫砂陶刻,觉得离我们很遥远。今天亲手体验才明白其中的门道,吴大师讲解特别细致,这样近距离接触非遗的机会太难得了!”现场,每一件带着温度的作品,都承载着居民对传统艺术的初次探索与由衷热爱。

非遗“活起来”

从“殿堂”走向“邻里”

王阿姨那句“在博物馆里见过”,道出了许多非遗项目给人“高高在上”的普遍印象。而杨浦区正在做的,正是打破这层“玻璃”,让非遗从“殿堂”走向“日常”,从“观赏”变为“体验”。

紫砂陶刻艺术,其起源本就与生活,尤其是紫砂壶艺深度绑定。它发端于元代,逐渐形成书画、壶艺与陶刻三位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如果说历史上是“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动了紫砂艺术的繁荣,那么在此次活动,杨浦区的“社区居民”正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是杨浦区致力于丰富社区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它以睦邻中心为载体,成功搭建起非遗传承与群众互动之间的桥梁。当居民亲手触摸坯体、握紧刻刀时,非遗不再是遥远的历史概念,而是可被感知、学习与传承的鲜活技艺。

这种“零距离”的沉浸式体验,激发了居民的文化热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据延吉社区第三睦邻中心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持续引入更多优质非遗资源,开展多样化文化体验活动,让非遗在社区落地生根,在“家门口”滋养居民的精神家园,在邻里的欢声笑语与专注神情中,助力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时代创新。

文字 |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查艺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