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疾控 > 文章详情

冬季传染病防控指南

转自:上海疾控 2025-11-06 16:39:47

冬风袭来,降温的同时各种传染病也蠢蠢欲动,在这个换季的时候,学习传染病健康知识,将各种传染病拒之门外!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流感病毒潜伏期1-4天,多为2天。感染流感病毒后多数患者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 39-40℃C,并发症中肺炎最为常见,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急性肾损伤和肾衰竭、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老年人、<5 岁儿童、慢病患者、孕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易发生重症。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最新报告显示,北方省份流感活动维持低水平,南方省份呈上升趋势。同时国家流感中心也公布了2025年的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1-6月我国主要流感流行株以A(H1N1)型为主,自7月起,A(H3N2)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超过A(H1N1)型。不过近期监测到的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和聚合酶抑制剂均保持高度敏感,现有抗流感药物治疗效果确切。

结合目前上海市流感监测数据来看,上海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略有上升。但随着本市气温下降,周边国家和地区陆续进入流感季,本市也将进入流感流行季。

在流感流行季节,需要大家注意以下防控建议:

1

优先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建议每年流感季来临前完成接种,当前正是接种的最佳时机。

2

科学佩戴口罩

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如公共交通、医院、商场等,建议规范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3

做好个人卫生

外出回家后需及时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日常还应注意咳嗽礼仪,避免飞沫传播。

4

保持通风换气

在做好保暖的前提下,每天需适当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建议不少于半小时,减少室内病毒滋生。

5

高危人群早应对

儿童、老人等流感高危人群,若出现发热伴咽痛或咳嗽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并居家休息,避免病情加重或交叉感染。

2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在1米内造成感染,而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门把手等物品,若被触摸后再接触口鼻,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诱因。

RSV感染的潜伏期为2-8天,发病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部分人群可能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存在明显人群差异:6月龄以下婴儿初期多表现为鼻塞、低热,1-3天内可能进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出现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成人及学龄儿童多为轻症,类似普通感冒,症状持续1-2周可自行缓解;65岁以上老人和免疫缺陷者则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伴随胸闷、意识模糊等风险。

RSV的流行季节在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南方地区因高温湿润环境全年流行,冬季或潮湿雨季为感染高峰。

做好日常防护是抵御RSV的关键。个人层面需要坚持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流动水揉搓20秒以上,婴幼儿需由家长协助清洁手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居家和办公场所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婴幼儿常接触的玩具、奶瓶等可用沸水或含氯消毒剂消毒。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带老人、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家人出现症状时需佩戴口罩并保持距离,不共用餐具毛巾。

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多急性起病。近距离接触为手足口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粪口途径也可造成传播,此外,接触病例污染过的日用品(如儿童共用玩具、手绢等)也可能会获得感染。本市高发季节为春夏交替季及秋季,常见的感染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EV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A16型等。

感染手足口病后,小朋友的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的疱疹或溃疡,伴有手、足、臀部多个部位出现丘疱疹,不分患儿躯干肢体也可见斑丘疹疱疹,可能会发热。该病没有特效药,可接种EV71型疫苗防治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在于阻断传播链。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需要大家注意一下防控细节:

1

发病后及时就医,警惕重症风险。若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请立即就医并明确诊断。切勿自行用药掩盖病情,尤其是出现嗜睡、肢体抖动、持续呕吐等情况时,务必第一时间送医,避免延误治疗。

2

严格隔离期管理,返校时间有讲究。确诊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一般为发病后14天左右),经医疗机构开具复课证明方可返校。即使症状消退,病毒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过早返校易引发群体传播。

3

多孩家庭做好“内部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家中多个孩子,需将患儿与其他儿童分房间居住,餐具、毛巾、玩具等物品严格分开使用。照顾患儿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手,再接触健康儿童。每日对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区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4

手卫生是“第一道防线”,细节决定成败。使用流动水和肥皂规范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及外出玩耍回家后。

4

水痘

一、概况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可通过水痘及带状疱疹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水痘及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传染。患者自出疹前1-2天到疱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水痘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高发,多见于儿童,容易在集体机构引起暴发。目前本市10-1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较高,成人也可发病。

具体临床特征如下:

冬风袭来,降温的同时各种传染病也蠢蠢欲动,在这个换季的时候,学习传染病健康知识,将各种传染病拒之门外!

1

潜伏期

一般为 10-21 天,平均 14-16 天。

2

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前期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轻微症状,1-2 天后才出疹。

3

出疹期

发热同时或 1-2 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典型水痘的皮疹是按躯干 - 头部 - 面部 - 四肢的顺序发展。皮损为多形态,向心性分布,常有皮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有时黏膜(眼结膜、角膜、口腔、阴道等)可出疹。

二、防病提示

冬风袭来,降温的同时各种传染病也蠢蠢欲动,在这个换季的时候,学习传染病健康知识,将各种传染病拒之门外!

1

自2018年8月1日起,我市将接种2剂水痘疫苗纳入本市免疫规划(即12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建议适龄儿童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其他人群也可以自愿、自费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

2

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公众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5

诺如病毒感染

一、概况

诺如病毒以前又称诺瓦克病毒,最早于196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诺瓦克市分离发现,属于杯状病毒科,主要分为5个不同基因组(GⅠ-GⅤ),其中GⅠ、GⅡ和GⅣ3个基因组主要感染人类,最主要的是GⅡ型病毒。

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诺如病毒感染传播迅速,人体只要摄入少量病毒就能致病。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含有大量病毒,人感染病毒后发病前即可通过大便排出病毒,症状好转后仍然可以排出病毒,排毒时间可超过两周。

诺如病毒性腹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0月-次年3月)。在我市成人和儿童中均有病例报告,人一旦感染诺如病毒后,潜伏期多为12-48个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症状多为发烧、恶心、腹泻、呕吐等,24小时内腹泻可达4-8次,粪便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同时,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

二、防病提示

1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食物充分加热,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

2

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个人卫生,养成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

幼托机构、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应储备呕吐物应急处置包,对相关人员定期开展规范化处置呕吐物等防控业务培训。

近期第八届进博会在本市举行,如果市民朋友们在参会前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出疹等异常症状,请在症状消失前不要前往国家会展中心,并及时就诊。

/健康科普

供稿:毛盛华 姜晨彦 时慧琳 

韩若冰 李智 肖文佳

审稿:陈健 吴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