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文章详情

【新闻】智慧血糖赋能慢病防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引领信息化管理新实践

转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25-10-27 18:14:52

10月19日,由同济医院承办的“名师伴你行慢性病共治共防教育项目——智慧血糖‘信息化建设’会议”在教学楼303教室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以智慧血糖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与临床落地为核心议题,汇聚江浙沪等多地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临床医师、护理骨干及领域研究人员,共探慢性病防治的创新路径与未来方向。

上午8:30,会议在内分泌代谢科韩峻峰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启动。我院血糖管理小组组长李冬副院长发表致辞,他强调信息化是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支撑,指出智慧血糖系统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迭代升级,更是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智慧血糖:技术突破与临床创新双驱动

首场专题报告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周健教授以“CGM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系统梳理连续血糖监测(CGM)技术的发展脉络。过去,CGM初入临床时,其主要价值在于提供连续的血糖趋势数据,弥补了传统指尖血糖“瞬间快照”的盲区,但受限于准确性和临床认可度,多作为辅助参考。当下,CGM精准度大幅提升,凭借实时、可视化的血糖波动曲线,彻底改变了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模式。CGM之所以能成为撬动整个糖尿病技术发展的支点,在于它将血糖管理从“间歇性、被动响应”转变为“连续性、主动预警与决策支持”。这一转变催生并推动了院内血糖管理中心的标准化建设、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的研发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探索。在此领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多次参与国内外指南的制定。其相关研究不仅验证了CGM在危重症、围手术期等特殊人群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深入探索了将CGM数据整合进医院信息系统,构建智能化血糖管理平台的实践路径,实现了从技术工具到诊疗范式的升级。展望未来,CGM将与人工智能、预测性算法深度融合,实现从“监测”到“预警”再到“自主调控”的飞跃。它将成为数字疗法和智慧医院的核心组件,最终推动院内血糖管理迈向全自动化、个性化的新时代。

我院张晓亚医生随后分享院内血糖管理的“同济模式”,既往院内多数高血糖患者分布于外科、心内科等非内分泌科室,因专业管理缺位,频繁出现手术延迟、住院周期延长、引发医疗纠纷等问题。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医院于2024年4月成立医务处组织协调、内分泌代谢科主导的院内血糖管理小组。该小组以“患者不动医生动”为核心服务理念,摒弃传统“被动等待会诊”的低效模式,开通24小时血糖管理专线,专职医生主动对接全院各科室,提供从血糖评估、方案制定到用药指导的一站式、全病程、同质化管理。同时,积极响应“优质服务年”的号召,践行“胰岛素笔和针头送至床边”等便民服务,极大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深受患者好评。经过近一年实践,成效显著:危重高血糖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血糖控制达标率大幅提升,高血糖相关重复会诊量显著减少,真正实现患者、医护、医院的多重共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颖教授则聚焦“胰岛素治疗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结合强化学习算法建立胰岛素决策系统,提升糖尿病治疗精准性,展示了基于海量临床数据训练的算法模型成果。该系统可根据患者年龄、并发症、肝肾功能等多项指标,快速生成个性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有效降低血糖波动幅度与低血糖发生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高效的智能支撑,推动糖尿病管理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多维视角:全场景覆盖血糖管理新路径

上海六院金山分院吴文君教授围绕“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展开深度论述,强调手术患者血糖控制直接关系到术后感染率、愈合速度及远期预后。她分享的信息化管理方案,通过术前建立血糖动态监测档案、术中实时数据同步、术后智能预警干预,显著降低围手术期高血糖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手术成功率,为特殊场景血糖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操经验。

东北大学于霞教授从工程与信息科学视角切入,以“动态葡萄糖图谱的智能解读与辅助决策“为题,提出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血糖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异常模式,帮助临床医生快速掌握患者血糖变化规律,大幅提升决策效率,为跨学科融合赋能血糖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查兵兵教授则立足区域医疗协同,详解“区域信息化血糖管理的拓展与延伸“项目。该项目通过搭建统一数据平台,打通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家庭的信息壁垒,实现血糖数据实时共享、远程指导、随访管理闭环。目前已覆盖上海多个区、数十家社区机构,显著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降低急诊就诊率,为慢性病全程化、分级化管理提供了区域实践样本。

知行合一:理论研讨与实地实践深度融合

午间互动环节由韩峻峰教授主持,李新杰、顾俊菲等青年医师围绕“全院血糖管理如何在初期提高科外医生对项目的认可度,我们要从哪方面着手”、“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与指尖血糖往往均存在误差,患者提出异议该如何解答,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全院血糖管理过程中,如何妥善沟通多学科协作,分配好医护分工的工作”等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与参会代表现场交流答疑,形成多项可行性建议,为技术落地扫清障碍,现场思想碰撞氛围浓厚。

下午议程聚焦实操落地,温以凡老师结合临床经验,详解“双C(CGM+胰岛素泵)系统的操作规范、数据校准与故障排查”,通过案例演示、现场操作指导,解决了多名一线医护的实际操作痛点。金佳淇护士长主持的专题讨论,围绕“临床团队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分享经验,内容实用、针对性强,获参会代表一致好评。

随后,与会代表在张晓亚、温以凡、金佳淇的带领下,实地参访同济医院血糖管理小组办公地与开展病区。现场观摩“同济模式”下的24小时专线响应流程、智能决策系统操作、跨科室协作机制,近距离查看患者血糖数据实时传输与分析过程。代表们纷纷拍照记录、踊跃提问,对该模式的高效性与实用性给予高度认可,参访环节互动热烈、反响积极。

标准引领:共绘慢病防治信息化蓝图

最后,韩峻峰作总结发言。他强调,本次会议集中展示了智慧血糖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实践成果,并通过“线上+线下”的广泛覆盖,搭建了跨机构、跨学科的深度交流平台。他呼吁各方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协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标准落地实施,让智慧血糖管理惠及更多患者,助力慢性病共防共治事业向更高质量、更广范围发展。至此,本次智慧血糖信息化建设会议圆满结束。

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不仅收获了前沿技术理念,也学到了可落地的实践方案,对智慧血糖信息化建设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临床实践与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图文|内分泌代谢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