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苏州河波光粼粼,河畔中远两湾城的网球场上,球拍与网球撞击的清脆声响回荡,由小区业主组成的“1690网球俱乐部”每周都有固定的训练时间。如此画面,并非个例,已经成为上海网球运动蓬勃发展的缩影。近日,一场上海社区健康运动社会网球嘉年华在兴南花园小区球场举行,为沪上多支社区网球队提供了“跨界交流”的平台。

截至2024年底,本市网球场地已达1632个(1829 片),场地面积总计103.09万平方米,增幅明显。从场地类型来看,室外网球场占比突出,共1517个,占比92.95%;室内网球馆有115个(312片),占比7.05%。这组数据清晰地说明了上海网球场地建设的规模与结构,也印证了网球运动在城市中的发展态势。
“每周约球时间雷打不动,就在家门口,很方便。”“1690网球俱乐部”负责人宋庆龙笑着说:“以前在5万多人的大社区里,碰面只是点头之交,现在一起练球、一起复盘,成了无话不谈的‘战友’。”这是球友们共同的心声 ——打网球不仅健身,更让他们在庞大的社区找到了归属感。

“1690网球俱乐部”是一支非常有凝聚力的团队,俱乐部成员以中老年人居多,还有1/3的共产党员,大家每月交纳100-150元的会费,聚沙成塔,与小区其他的网球俱乐部分摊场地清洁、器械维护等日常开销。所有款项专款专用,收支明细定期在会员群公示,会员们也从单纯的场地使用者,变成了主动维护者。
兴南花园小区网球场在圈子里出了名,借着这次嘉年华活动,宋庆龙特地来取经。他说:“跨界交流能让这份邻里情延伸到社区之外,我们跟华东政法大学网球俱乐部、虹桥社区网球爱好者平常也有开展交流,很多俱乐部成员已经把打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朋友的介绍,初铭刚也加入了“1690网球俱乐部”的日常活动。“虽然我不住在这个小区,但来过之后被他们的氛围所吸引。我参与网球运动50多年,也去过各种球场,社区体育的意义,不仅在于锻炼身体,更在于搭建沟通桥梁,让社区变得有温度。”
初铭刚还特别提到,上海有一群常打网球的老年人,“经常能看到八九十岁的老者还在球场上挥拍,大家定期聚聚,打打球喝喝咖啡,享受晚年生活。”初铭刚退休后,还承担起记录网球活动、整理文字图片资料的工作,“网球是上海的城市名片,值得全年龄段推广,我也想为传承网球文化出份力。”

在上海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背景下,网球运动成为“远亲不如近邻”纽带。如何让场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真正发挥基层社区体育的影响力,还有更多路径可以探索。
文:秦东颖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李纬、陆玮鑫
审核:陆佳琦
点击上图小程序
小体推荐
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合同示范文本发布,首批782家门店和场馆率先签署承诺书
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2025年,跟着赛事游上海
小体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联系邮箱:shtyx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