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杨浦区腾越路467号的熊猫饭堂腾越路店内热气升腾,香气四溢。一场属于社区长者食堂厨师们的专业竞技——杨浦区睦邻社区长者食堂厨王争霸赛决赛展开激烈角逐。
比赛以“厨艺传温情,美味敬长者”为主题,由杨浦区民政局、杨浦区老龄办主办,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驻足观看,共同见证“社区厨王”的诞生。
厨王争霸,
决战老年餐“厨艺之巅”
本次大赛全程分为预赛、决赛及表彰展示三大环节,13支来自全区各社区长者食堂的代表队同台竞技,经过初赛后,7支胜出队伍进入决赛,角逐社区厨王、榜眼、探花、秀才等奖项。
比赛现场,伴随着一道道新鲜食材下入锅中,热油劈啪作响,大厨们手脚不停,锅铲上下翻飞间,荤素食材在翻炒间碰撞出鲜醇滋味,奏响了一曲热闹的美食交响乐。
据了解,本次比赛预赛以“素菜荤做”为核心主题,要求厨师们善用巧思,为素食赋予荤菜的口感与形态。经由大厨们的巧手,一道道“肉味飘香”的素菜就出炉了:用杏鲍菇做成的“酱香素鲍鱼”、油炸干香菇梗而来的“一品素脆鳝”,还有“红烧肉”“素烧排骨”……
决赛难度升级,特别设置“盲盒挑战”。各位大厨需现场随机抽取一组未知食材,在30分钟内完成从构思到成菜的全过程,考的就是厨艺。大厨们捋起袖子,升起炉灶,一张张参赛桌前干得火热,从菠萝咕咾肉、腌笃鲜,到排骨年糕、八宝辣酱,老上海人钟爱的家常菜陆续出锅。
“决赛考题对准了家常本帮菜,这些也都是我们平时在社区食堂做得最多的菜品。虽然家常,却最考验功夫。”来自国定支路社区长者食堂的大厨方小宝做的是一道响油鳝丝,“这道响油鳝丝,我全程没有放一滴水,只用了黄酒,让口味更加浓醇。”
“这不止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我觉得大开眼界!”来自长海路街道(浣纱)社区长者食堂的大厨宫能和说,“很多菜式的做法细节、摆盘造型是第一次见,我们在这里彼此切磋、共同交流,未来一起把为老助餐越做越好。”
最终,定海路街道睦邻社区长者食堂(熊猫饭堂腾越路店)荣获“厨王”一等奖,长海路街道浣纱睦邻社区长者食堂荣获“榜眼”二等奖,长白新村街道长馨睦邻社区长者食堂、长白新村街道锦膳堂睦邻社区长者食堂、殷行街道睦邻社区长者食堂(熊猫饭堂中原店)荣获“探花”三等奖,殷行街道睦邻社区长者食堂(熊猫饭堂国和1000店)、五角场街道国定支路睦邻社区长者食堂(人人食堂)荣获“秀才”优胜奖。
沉甸甸的奖牌激励着各家社区长者食堂延续对烹饪的热爱,继续在食材创新、口味升级上持续探索,让“厨王”的美味与匠心惠及更多人。
赋能银发经济,
杨浦倡行“食堂+”服务
活动现场,杨浦区智慧助餐系统正式启动。杨浦区智慧老年助餐系统开发商通过演示视频与操作界面,直观展示了系统的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该系统聚焦老年人用餐全流程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实现了“一键订餐、精准配送、营养溯源”等功能,在保留“家常菜”温度与烟火气的同时,优化订餐、取餐流程,提升助餐服务效能。
社区长者食堂代表们也现场发起“食堂+”服务倡议,倡导将助餐服务与健康咨询、文化活动等相结合,将传统助餐空间升级为集生活照料、社交互动、健康管理、文化滋养、消费促进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新载体。“食堂+学堂、+医养、+文娱、+AI”,这份倡议不仅是对长者需求的回应,更是杨浦民生服务的温暖延伸。杨浦通过这场“食堂+”的实践,探索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之成为改革中的一份“鲜活样本”,也为发展银发经济贡献出“杨浦智慧”。
一直以来,杨浦把解决好老年人助餐这件“关键小事”,作为推动高品质养老服务的一件大事持续推进,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资源可集聚、运营可持续、服务高品质,守护好“舌尖上的幸福养老”。未来,杨浦将持续优化长者食堂菜品供给与服务模式,用“舌尖上的美味”传递“心间的温暖”,让老年人在“一碗热饭”中感受到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