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突发!生死4分钟:她跪压到汗透,回想起来……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0-17 16:15:02

“有人晕倒了!快来人啊……

近日,一阵来自居民区活动室急促的呼救声划破了宝山区杨行镇康桥水都日常的宁静。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吴佳与同事几乎是同时冲出办公室,直奔声源方向。推开门的瞬间,一位年约七旬老伯直挺挺躺在地上,面色铁青,嘴唇发紫。

图 / 救助现场

“快,你去打120!你,去把保安室那套AED设备拿过来……!”

吴佳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丝毫犹豫。随后,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用手指探向老者颈动脉,没有搏动。俯身贴耳倾听口鼻,感受不到呼吸!

时间就是生命。她立即双脚跪地,双手叠扣,一点点回忆着自己所学的紧急救护知识,开始胸外按压。

“一、二、三、四……”

每一下都几乎用尽她的全力,额角慢慢渗出细密汗珠。同事也在一旁焦急地守着电话,对着电话不停重复着现场地址:“对,心脏骤停,已经失去意识……”

图 / 救助时使用的AED

约一分钟后,AED送达。吴佳迅速打开设备,撕开电极片贴片,精准贴在老人裸露的胸膛上。“请不要接触患者。”机械提示音冷静地响起,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分析心率,建议电击。”她毫不犹豫地按下放电键——第一次除颤,老人身体轻微弹起,但监护屏上依然是一条直线。

“继续心肺复苏!”她再次俯身,按压,人工呼吸,循环不停。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第二次除颤准备——电击!”就在那一瞬间,监护仪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波动。

“有心跳了!”现场一阵低呼。此时,120急救车的鸣笛声也由远及近。急救人员接过生命接力棒,继续实施专业抢救。又经过二十多分钟,患者情况终于趋于平稳,逐渐恢复了自主心跳,随后被送往附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现场,大家都为吴佳等救援人员的冷静果断的处置点赞,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在关键紧急时刻,AED设备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 / 救护车到来

AED,中文叫“自动体外除颤器”,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台“智能急救神器”。它主要干两件救命的事:

一是自动判断:它可以通过身上的电极片,自动分析患者的心跳是否处于最危险的“心室颤动”状态。

二是电击除颤:如果判断是这种危险状态,它会自动充电,并提示你按下按钮,给心脏进行一次电击。这次电击的目的,就像是让“乱抖”的心脏“重启”一下,让它有机会恢复正常的跳动。

根据事后AED急救数据报告显示,在心跳骤停最初的“黄金四分钟”内,吴佳共实施了两次电击除颤。正是那关键的第二次除颤,成功唤醒了停止跳动的心脏,为后续抢救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窗。

在我们的生活中,AED设备正在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和简单易用,它们都有着显眼的红色外壳,因此也被称作“救命红盒子”。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宣传推广AED的安装与应用。

“红盒子”能救命,但如何能够快速及时、正确合理地开展紧急施救,也离不开一支技能过硬的急救志愿者团队。除了添置硬件设施,杨行镇还将“培训300名持证应急救护员”列为2025年政府实事项目,通过CPR(心肺复苏)+AED急救、创伤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课程,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市民自救互救能力,希望关键时刻能够有更多的“吴佳”挺身而出。

图 / 康桥水都急救志愿者团队培训现场

希望“救命红盒子”永远不被开启,希望“应急救护员”也永远无用武之地。但更不想看到的是“本可以的希望”变成“来不及的懊悔”。所以,知道它在哪里,学会它怎么用,关键时刻“一键,一心跳,一生命。

如何使用AED?

一起来看看视频教程吧

-END-

通讯员:顾颖飞

编辑:王之仪(实习)

资料:杨行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