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援疆工作的具体部署,近年来,上海法院先后选派两批共13名优秀干部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克拉玛依等地法院开展援疆工作。此前,四位曾经开展援疆工作的法官受邀再次回到新疆开展现场普法活动( 点击查看详情)。近期,又有两位参与援疆工作的上海法官在当地开展普法活动。一起来了解下!
“今天我参加了培训之后,学到了电信诈骗的知识,以后就是接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接陌生的电话号码。”
“如果遇到了相关的矛盾,也知道怎么样去调解,给了我很多的工作启发,要更加地努力去学习法律法规,更好地能够为群众服务。”
10月14号,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广播电视台法治天地频道携手巴楚县人民法院、巴楚县妇女联合会,深入巴楚县当地社区,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刑事风险、婚姻及家事的矛盾调解等议题,组织开展了两场《新时代沪疆法治在线》线下普法活动。
本次活动特别选派了一批在新疆挂职锻炼、熟悉当地社情民意的资深法官组成专业团队,赴喀什开展了为期数日的系列普法宣讲。
10月14日 10:00 第一场普法宣讲
地点:巴楚县巴楚镇代尔瓦孜阿勒迪社区
远离“红线” 避免“踩坑”
漫谈那些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刑事风险
本场主讲嘉宾
潘庸鲁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庭审判团队负责人
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
党组成员、副院长(挂职)
内容紧密贴合日常生活,聚焦于电信网络诈骗、医保诈骗、集资诈骗、帮信类犯罪以及危险驾驶类犯罪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刑事风险。
通过剖析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避坑指南”。深刻揭示了“小事”背后可能隐藏的法律“大坑”,引导大家从思想根源上筑牢安全防线。
活动现场群众学习氛围浓厚,在互动问答环节,居民们踊跃参与,就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向主讲法官积极提问,法官一一给予了细致而权威的解答。许多居民在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这场讲座如同一场“及时雨”,颠覆了他们认为刑事犯罪离自己很远的传统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法律既是维护权益的武器,也是日常行为的准则,增强了明辨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
10月14日 16:00 第二场普法宣讲
地点:巴楚县巴楚镇银泰路社区
化解家事千千结 共筑和谐万家圆
婚姻及家事的纠纷化解与矛盾调解
本场主讲嘉宾
吴艳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庭副庭长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
党组成员、副院长(挂职)
婚姻家事纠纷事关每个家庭的和谐稳定。本次普法活动围绕婚姻家事领域的核心问题,系统涵盖了彩礼范围与返还、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以及抚养权和抚养费四大关键议题。
本次普法宣讲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围绕婚姻家事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巴楚县妇联干部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和实务技巧。
与会妇联干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系统掌握了婚姻家事领域的法律知识,更学到了化解家庭矛盾、维护妇女权益的实用技巧。这些知识将直接运用于日常工作中,为基层维权工作注入专业力量。
宣讲现场互动热烈
“法治小礼品”助推学习热情
在法治宣讲的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有奖互动问答环节,将普法教育寓教于乐。每当法官提出一个与宣讲内容相关的问题,台下参与者都踊跃举手,争相作答。答对的参与者不仅获得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纪念杯,更在互动中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现场互动问答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现场参与者的热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法律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变成了生动有趣的互动话题。
为持续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咨询需求,本次活动还为当地的广大民众带来了一条24小时法律咨询通道和相关线上法律服务产品,让法治文化与海派韵味融入日常之间,打造“不离线、不落幕”的普法新模式。并推出了“汇聚法治正能量”线上互动环节,进一步拓宽公众的参与方式,使专业法律服务更加可及、更有温度。
此次《新时代沪疆法治在线》系列线下普法活动是沪喀两地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来自上海的法律智慧与喀什当地的法治实践在互动中交融互鉴,沪喀两地的法律工作者将携手为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筑牢法治根基,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来源丨法治天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干部处
责任编辑:蒋梦娴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