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与市级共建的文化盛事,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已成为推动城市更新与公共艺术实践的重要平台。本届艺术季在叙事逻辑上实现重大转变,从聚焦物理空间拓展至物理与数字空间的深度融合,并延伸至城乡一体化发展。昨天(10月16日),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青浦分展区活动在青西郊野公园开幕,来自学界、规划、企业及艺术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擘画金泽乡村发展新蓝图。
与会嘉宾首先参观了青浦分展区《珠链西岑·未来水乡》。展览围绕“生态、空间与文化”三大板块,呈现了西岑在城乡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多元可能性。在“沪派江南”框架下,青浦乡村依托其独特的历史文脉、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力,正探索一条兼顾保护与发展、生态与人文、传承与创新的发展道路。 随后的非遗艺术展演中,新编田山歌《有为之地》、规划资源主题小品《保不保》,以及宣卷《古镇金泽多古桥》《螳螂娶亲》等节目,生动展现了青浦作为江南水乡所蕴含的深厚人文艺术底蕴。 专题论坛环节,五位嘉宾分别从不同维度展开分享。在建设层面,专家解析了西岑试点如何借助数字测绘与沉浸式设计重构水巷聚落空间基因,并探讨数字游民在乡村的生活模式;产业方面,企业代表交流了数字孪生技术在乡村治理、“蓝色转型”中的未来水产养殖及智慧果园建设等议题;数字艺术层面,艺术家们则围绕非遗的生命延续、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表示,金泽西岑片区定位为“六域、八脉、十二意象”中的“珠链水乡”,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珍贵的水域基因,即珠链湖荡与稻田景观特征,并传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认为这是未来乡村发展的底色与内涵所在。在此基础上,还要提升村民对美好家园的认同感,并借助华为等科技力量推动城乡融合,打造兼具自然风光与创新活力的跨界乡村。
本届空间艺术季共设16个分展区。青浦不仅是地理范围的延伸,更是规划理念的升华,标志着上海城市更新迈入城乡一体化的阶段。
记者:周昱含 摄影:周昱含
编辑:陈卓、沈千慧
责任编辑:胡军军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