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新时代好少年 | 非遗盘扣文创团队:经纬交织青春志 匠心续写文明魂

转自:徐汇通 2025-10-17 12:58:11

编者按:徐汇区持续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学习宣传活动,按照自尊自强、传承文化、明礼诚信、正直勇敢、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勤学创新、热心公益、尊重自然十个类别,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挖掘发生在同学们中间的感人故事,近期评选推出100名“新时代好少年”(其中10名十佳“新时代好少年”)和5个“新时代好少年”团队。

一起走进今天的主角

非遗盘扣文创团队

徐汇区十佳“新时代好少年”团队

非遗盘扣文创团队来自上海市中国中学,由高二年级甘甜、郁文祺、乐嘉怡、宋沁彧和高三年级的顾子逸、倪嘉琪六位同学组成。

中国中学非遗盘扣文创团队在社团活动室巧艺馆展开创意交流

在中国中学,这群少年指尖缠绕着五彩丝条,将千年非遗盘扣技艺化作青春的诗行。她们以社团活动室巧艺馆为源点,带着热爱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走出校园,登上全国展演舞台,在长三角非遗博览会上绽放异彩,更将盘扣艺术送进社区。

破茧成蝶的传承之路

学校社团招新之初,六双略显笨拙的手第一次触碰到盘扣制作工具,面对缝制时扎破的手指、整型时的左支右拙,这群零基础的学生曾一度陷入迷茫。“针脚要藏在扣头里,就像文化传承需要沉下心。”指导老师这句话成了她们每周三小时社团活动的座右铭。她们还主动延长练习时间,寒暑假里也常常交流技艺,从最基础的“一字扣”到繁复的“牡丹花扣”,她们的技艺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稳步提升,并先后创作了以“花神”“岁寒三友”为主题的盘扣作品,不仅惊艳校园师生,还斩获了市、区多项荣誉。

守正创新的智慧碰撞

当传统盘扣遇上现代建筑美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徐汇滨江写生采风时,团队被塔吊的几何线条触动灵感,连续三周的头脑风暴中,她们尝试将硬朗的钢结构元素融入柔软的盘扣造型。为精准呈现建筑韵律,同学们自学CAD制图,用3D建模验证设计可行性。最终,《江畔经纬》系列作品以盘扣样式展现了滨江历史,柔软蚕丝与钢铁躯壳的交织,让非遗技艺焕发出未来感。这项经验也被她们运用于为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向宇定制的盘扣礼物,作品获得了周向宇的称赞。

这种创新精神也延伸至敦煌主题的研究和创作中,她们通过对《丝绸之路——敦煌》大型盘扣作品的研究,衍生出一堂生动讲述千年敦煌动人之美,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故事的数字课堂。数字课堂被收录到徐汇区“光启讲堂”,并在中国文化遗产日线上与观众相见。

知行合一的青春担当

2024年盛夏,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团队成员甘甜为市民演示盘扣制作。这场“素人策展”活动,从展陈设计到互动教学,全部由社团师生自主策划。为准备古籍主题展览,她们利用课余时间泡在上海图书馆的古籍借阅室里,从《论衡》《长物志》《几何原本》等古籍中获取灵感展开文创设计,定稿后她们加班加点完成展品制作,全面参与展陈设计和对接。

这样的精神贯穿团队始终,在第七届全国艺术展演备赛期,同学们白天温书、深夜赶工;在长三角非遗展示时,她们顶着烈日带队讲解、互动教学。

中国中学非遗盘扣文创团队携盘扣作品合影

三年来,这群少年累计设计作品200余件、完成制作落地70余件,开展公益讲座43场,服务受众超2400人次。她们的足迹从校园延伸至社会课堂,从线下延伸至线上,甚至帮助学区内中小学成立盘扣兴趣小组。如今,在中国中学非遗盘扣社团里,新一代成员正跟着传承人及学长学姐练习技法,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模样:古老技艺在青春手中获得新生,少年情怀在经纬交织间愈发璀璨。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

少年们见贤思齐,践行美德

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