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万里街道在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指导下,以“资源化、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惠民化”为目标,推动社区全域智慧收运线路建设落地,不仅用科技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更从民生需求出发,让垃圾收运这件小事,变成了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大事。
“全域覆盖”不是简单的技术铺设,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延伸。为让辖区15个居民区、36个小区、480家沿街商铺都能用好智慧收运,街道组建宣传小队挨家挨户送手册、做演示,连小区保洁阿姨都被培养成操作能手;针对商户担心麻烦的顾虑,街道每周组织培训、建立交流群实时答疑,把技术指导送到群众身边。
富水路餐饮店李师傅再也不用守着垃圾桶等清运,感慨道:“小程序点三下就约到,清运车准点到,街面干净多了。”这种“地毯式”动员,打破了新技术难落地的治理困境。家住富平路的王阿姨看着粉蓝相间的富水路生活垃圾压缩站,笑着说:“以前路过垃圾站都绕着走,现在这儿成了打卡地。”在社区治理中,技术好用才是真好用,万里街道用“手把手教、面对面解”的耐心,让智慧收运从新鲜事变成了居民、商户的日常事,真正打通了服务民生的最后一米。
智慧收运构建的“全程闭环监管新模式”,既解决了社区管理的“老难题”,也回应了民生关切的“小细节”。过去,垃圾桶占道“游街”、垃圾混投难溯源等问题,不仅影响社区环境,更易引发居民不满。如今,通过“普陀垃圾分类”微信小程序,物业和商铺可实时预约定点清运、查看清运流向;富水路压缩站作为核心枢纽,用AI识别混投湿垃圾并溯源、“指纹+人脸”双认证保障规范安全,让“垃圾去哪了、谁来管”全程可追溯;“低温等离子+UV除臭”系统有效消除异味、智慧屏科普分类知识,既改善了垃圾站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居民分类意识,让居民感受到“门前屋后更洁净、投放清运更省心”,也让社区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治理效率与民生满意度同步提升。
低温等离子+UV除臭系统
居民满意度的提升,是社区治理的最终落脚点。万里街道依托智慧收运,成功创建10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参与度持续提升,“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成为社区治理的亮眼名片。接下来,街道还将拓展智慧系统应用场景,把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纳入智慧管理范畴,探索“智慧收运+积分奖励”机制,并推动该模式在区域推广——这一系列规划,始终围绕居民需求展开,既让科技持续赋能社区治理,也让民生温度贯穿治理全过程。
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
万里街道的实践证明,社区治理的现代化从来不是技术的“单打独斗”,而是“科技+民生”的双向奔赴。智慧垃圾收运不仅改变了社区环境,更拉近了治理与居民的距离。这种“科技赋能、人文引领、普惠共享”的治理路径,为全市社区智慧环卫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也让幸福社区的画卷,在每一件民生小事的落实中,越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