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跨越五千多公里,敲响铿锵的鼓声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0-16 22:20:26

风景之外

还有怎样的生活?

闵行有这样一群人

跨越千山万水,离别温馨小家

奋战在远方对口支援的第一线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三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指挥部的黑瘦青年(节选)

点击收听音频

鼓乐的魅力

在新疆,人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但是当地的文化人觉得节目质量不高,要把节目质量提高,精力和技术、能力都不够。

区文广局领导先前带队来泽普做了深入的调研和沟通,分期分批派文化团队过来演出。鼓文化积极高昂,代表一种正能量元素的传递,到学校或下乡到村里百姓中演出,当地的人们对鼓乐最有兴致。当地的文化干部在了解群众的需要后,让朱国红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区文广局。

当地文工团员说,原来他们送文化下乡,还没开口唱,老百姓就知道下一个节目是什么,甚至还能跟他们一起唱,都已经审美疲劳了。鼓乐节目气势恢宏,鼓身以大红为主,代表着中国红,鼓乐对于打造文化品牌会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开拓出文化援疆的一个新模式。朱国红通过电话、网络,开始在两边奔忙,积极促成这件事。

区文广局决定,这次不仅要把节目送过来,不能演出完就回去,更重要的是“造血”,把节目留下来,把人才、资源留下来,并且在南疆生根发芽。为提高边疆人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大家一拍即合,上海鼓鼓艺术团过来了,并派出了最强的师资队伍。

一个副团长带队,有的老师还在山西,于是他们一路开车从上海到山西接了人再开过来,八个人两辆车,五千多公里。泽普文工团的学员只要一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就立即赶来学习,县文工团第一批接受培训的10个人,有五六个人的手都打破了皮。

上海鼓鼓艺术团对泽普文工团进行培训

通过这个援疆项目,双方演员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提升。泽普文工团有了一支鼓乐队伍,在全县演出,铿锵有力的鼓声响起,威震四方,深受老乡的欢迎。

从一个工作点到另一个工作点的路上,我们断断续续地聊着,见缝插针记录着朱国红的援疆感受。还有一次访谈是在金湖杨景区的一间小厨房进行的,因为餐厅实在没有安静交谈的可能。那天慰问演出刚刚结束,泽普文工团和闵行来的演员们已经相处得很熟了,大家在餐厅又唱又跳为一位团员过生日。

隔着庭院,热烈的歌舞声隐约飘进小厨房,朱国红掩饰不住他的满足。

“一开始我们也没想到,从上海过来的鼓乐和魔术节目在这里这么受欢迎。今年开了鼓乐培训班,泽普这边后续还希望有美术、书法、音乐、舞蹈这些项目过来,我们有大后方的支持,可以源源不断地把上海优秀的文化艺术输送到边疆。”

(朱国红,男,于2017年赴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援疆工作三年,任泽普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十们邀请了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一张张脱贫的笑脸和村民们又燃起的希望,是在远方的那些对口支援干部们克服环境、生活和工作困难的最大动力。他们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不断传递着来自上海的温度、闵行的温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中的一册,本书是对闵行对口支援工作另一种形式的总结和追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期盼。

2025年10月起,第三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五一班 张辰斐
编辑:陈依婷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佳璐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