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智汇金桥·职赢未来”秋季大型人才招聘会在浦东金海园广场内举行。与寻常的招聘会不同,这里不只有简历的往来,更涌动着一股引才、留才、育才的暖流。
多元岗位覆盖,学子看到“心安处”
“我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刚才和那家智能造车企的HR聊了一会儿,技术方向非常契合。他们还详细介绍了‘见习转正’的通道,感觉目标清晰了很多。”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大四学生小郭脸上写满了兴奋。
在“未来车”专区,多家知名企业展位前排起了长队,技术研发类岗位尤其受青睐。本次招聘会围绕金桥开发区“未来车、智能造、新通信”三大主导产业,旨在搭建一个高效、精准的政校企协同对接平台,着力破解“人岗供需”匹配难题。
区域内80余家优质企业及就业见习基地踊跃参与,覆盖技术研发、智能制造、通信工程等核心业务领域,共计提供超过600个优质就业与见习岗位。
招聘需求精准对接2025届、2026届高校毕业生、历届未就业人员,以及符合三大主导产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充分满足了多元化的求职需求。
创新服务机制,构建人才生态
小郭口中的“清晰通道”,正是本次招聘会着力打造的“见习+预录用”新模式。
金桥管理局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处工作人员马强介绍,此次招聘会不仅是人才与岗位的简单对接,更是一次就业服务机制的创新实践。
活动首次系统引入“定向输送、见习联盟、多维共赢”的服务模式,积极探索“见习+预录用”的就业促进新路径。
“通过前进一步,提前和高校建立联系,我们希望能把优秀高校人才引到浦东金桥的企业,让学生能够去企业实习,同时企业也相当于提前把人才锚定,如果在实习期间表现还可以的就能直接签就业协议,真正把人才留下来。”马强说。
为提升人才配置效率,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推行“人才储备前置化、岗位匹配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化”,通过建立见习基地联盟、推广“见习转正”模式,为重点企业精准输送人才,实现政府、企业、院校与求职者的多方共赢。
“我们不仅是在招人,更是在提前‘锁定’和培养明日之星。”一家参与招聘的车企人力资源总监林先生坦言,“通过与高校的对接,我们能更早地接触、考察学生,学生也能深入了解企业。这种‘前置’投入,大大提高了人岗匹配度和员工稳定性。”
全链条服务,赋能求职之路
为提升活动实效,招聘会现场提供了“全链条”式就业服务。
当天,浦东新区人才工作局现场为青年人才解读了“青创15条”等扶持政策,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详细介绍了就业见习基地及临时性公益性岗位的相关政策。
此外,活动特邀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和浦东新区首席职业指导师坐镇,为到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一对一”简历优化与面试技巧指导。
现场还设立了涵盖人才落户咨询、低租金公寓申请、创新创业补贴政策、技能培训报名、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等内容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切实解决人才在金桥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招聘会超越了传统招聘的范畴,是金桥深化产城融合、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筑巢引凤,为浦东引领区的建设汇聚并输送更多‘硬核’人才。”
本次招聘会由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携手“三街两镇”(金杨新村街道、沪东新村街道、浦兴路街道、金桥镇、曹路镇)、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多家区属国企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4所沪上高校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