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在当代健康保障体系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尤其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优势显著。
10月14日至17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5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在浦东张江召开。
本届大会以“守正融新 智启未来”为主题,围绕中医药与天然药物领域的最新政策动向、科研前沿、产业发展与跨界协同等热点议题,展开了多层次、高水平的交流与探讨。
会上透露,数智化工具正加速重构中医药传承发展。与此同时,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也正在提速。
当前,中医药正加速与现代科技融合,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大数据分析中药方剂、现代药理机制研究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
未来,如何进一步借助现代科技赋能,推动中医药与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坚守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传承创新,已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指出,上海始终大力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将其作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重大战略产业高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中医药已经从传统医疗服务加快向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养老养生等多场景全面渗透。
与会专家建议,上海要持续强化中医药管理和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设计,健全科研项目、实验平台、临床转化、产业政策、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一体配置,让更多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及经典名方惠及千家万户。
记者从大会上获悉,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正加大推动中医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并前瞻布局了中医药人工智能、中医药合成生物学等重点领域。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与‘数智思政’生态构建,持续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表示。
历经十七年发展,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已成长为衔接产学研用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本届大会共邀请百余位行业专家进行专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