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版权点活千年艺,嘉定模式如何让非遗从“深巷”走向“山海”?

转自:上海嘉定 2025-10-16 21:36:24

10月16日至1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上海嘉定展台集中展示徐行草编、安亭药斑布、压金丝嵌宝工艺、江南闺秀画等近20件非遗作品,展现从保护、传承到活化、转化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新路径。

嘉定非遗作品亮相版博会

走进嘉定展台,一件件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非遗作品吸引观众驻足。安亭药斑布《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以简洁纹样传递时间美学,绒花《繁华》色彩浓郁、造型生动,徐行草编《围棋罐》将传统技艺融入日常生活。

这些展品的共同特点,是都拥有一张清晰的“版权身份证”,使版权从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作品背后的“守护者”。“这件《祈年殿》苗银花丝作品,是由我校聘请的贵州苗银花丝工艺能工巧匠张正坤创作,目前该作品已完成版权登记,这也是每件民间文艺作品都应该拥有的‘身份证明’。”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吴燕萍介绍。

作为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版权特色服务站,学院创新推出“非遗传承人+版权经纪人”双师模式,将版权教育融入非遗课程,通过开设茶文化、盘扣、香文化等15门非遗课程、建立大师工作室,培养一批既懂技艺又懂版权的现代“守艺人”。“我们致力于培育既精通传统技艺、又熟悉版权法律与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这次参展的作品,有不少是这一机制下的成果。”吴燕萍说。

为推动非遗作品从“活下来”到“火起来”,嘉定区打造了“嘉有好店”这一集线下实体、线上平台与主题快闪于一体的版权运营平台。展区内一张记录“嘉有好店”在云南德钦梅里雪山设立“钦如一嘉”主题快闪店的照片,生动展现嘉定非遗的跨区域影响力。这次实践不仅让非遗走向雪域高原,更重要的是为探索非遗版权的“跨区域流通”迈出关键一步。

快闪店

据悉,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是中国版权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国际性、国家级版权专业博览会,自2008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版博会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设置5大展区,展览面积约5万平方米,同期举办2025国际版权论坛、配套举办9场交流研讨活动、若干场路演推介活动,集中展示我国版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成果、版权赋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和国际版权交流合作新进展。

民间文艺版权活化的“嘉定模式”

展台上,一件件非遗作品静述着传承与创新的故事;展台后,一套系统化机制,正为民间文艺活化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版博会期间还公布了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嘉定区名列其中。

嘉有好店

作为上海市首个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区,嘉定区以版权制度为基石,系统构建民间文艺保护和创新生态,逐步形成了从基础覆盖、特色赋能到市场流通的“嘉定模式”。

具体而言,嘉定在全市率先构建“1个区级工作站+6个特色分站+X个基层服务点”三级版权服务网络,实现全区街镇版权服务全覆盖。依托该网络,持续开展“版权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学校”行动,通过《漫说版权》微课堂、专题沙龙、司法协作为民间文艺项目提供从登记到维权的全链条保障,为非遗IP培育和文创发展奠定坚实体系支撑。

在版权服务与人才支撑上,嘉定打造“校地协同”特色服务站,以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载体,设立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服务站和“守艺者·知创未来”法律服务站,联合区文化旅游局依托“嘉有好店”平台,打通版权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该平台整合徐行草编、安亭药斑布等20余项非遗版权资源,以“线下实体+线上APP+快闪联动”模式,推动200余件非遗作品进入嘉亭荟、嘉定孔庙、马陆葡萄艺术村等核心商圈和文旅场景,构建“可观、可购、可体验”的消费空间,实现民间文艺从生态保护到市场流通的闭环运营。

从社区课堂走向国际展会,从技艺传承进阶到版权运营,在版博会的舞台上,嘉定不仅展示着非遗技艺之美,更传递出版权保护下的文化自信与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