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车棚改造,居民说了算!“居民改造魔法”把吐槽变成惊喜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0-16 20:09:04

一天清晨7点,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密山二村西块19号车棚前,王阿姨笑着跟门口的施工师傅打了个招呼:“小张,今天顶棚的排水系统要装完了吧?”师傅抬头应着:“阿姨您放心,下午就能试水,保证下大雨也不会漏。”

改造中

这个曾经让居民“头疼”的车棚,如今成了社区里最热闹的“改造现场”——而这一切,都源于“聚谊家·臻品计划”里的“居民共创”

第一步

从“吐槽”到“行动”

车棚问题大家说了算

  • “早上急着上班,车棚里的车堆得像迷宫,找车要10分钟!”

  • “下雨的时候,顶棚漏雨,车座全湿了!”

  • “充电接口不够,有时候得把电池扛回家!”

——这些来自居民的“吐槽”,成了社区治理的“信号弹”。

居委会没有直接拍板改造方案,而是牵头成立了“车棚改造工作小组”:居委会负责人、业委会成员、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和社区规划师。小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需求:“优化动线,找车方便”“充电安全”“资金透明”......

最终确定的改造方案,全是“居民想要的”:升级防漏顶棚、增设隔墙划分“电动车区”“自行车区”“临时停放区”、安装自动门禁+监控、新增智能充电接口(带过载保护)、加设喷淋系统和烟感报警系统。

第二步

从“旁观”到“参与”

每一笔钱都“晒在阳光下”

“改造要花多少钱?会不会被乱花?”这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

工作小组给出的答案是:全程透明。

  • 预算/支出公示:通过社区公告栏发布;

  • 合同公示: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明确材料品牌、施工周期、质量标准;

  • 监督到位:从热心居民中推选了监督员,每天去施工现场检查质量。

第三步

从“改造”到“联结”

车棚外“微景观”里藏着温暖

车棚改造的同时,社区还搞了个“微景共创行动”,由社区达人教居民制作“迷你盆景”。

居民做的微景观,有的被放在了车棚的公共区域——原本冷冰冰的车棚,变成了“有温度的空间”。现在,很多居民会在取车的时候,停下来看看自己做的盆景,互相交流:“你养得真好,怎么浇水的?”

密山二村的车棚改造,不是“政府做、居民看”,而是“居民想、居民做、居民管”。“聚谊家”的核心,就是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当你参与了车棚的设计,当你监督了施工的每一步,当你在车棚里看到自己做的微景观,你会觉得:“这个社区,有我的一份力。”

通讯员:陈曦

编辑:孙宇瑶(实习)

资料:友谊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