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让世界粮食日飘满“松江稻香”,松江新一轮稻种选种工作正在进行中

转自:上海松江 2025-10-16 18:28:31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松江万亩稻田金色浪潮涌动,传递着丰收的喜悦。与此同时,松江农技人员也在进行新一轮选种工作,助力“松江稻香”成为世界粮食日动人的注脚。

走进区级良种繁育基地,目之所及,尽是方方正正的试验田块。这里分种着由上海市农科院、上海各涉农区以及涉农高校等科研单位提供的稻种,如同一个巨大的 “稻种密码库”。育种人员在水稻间穿梭,仔细挑选着优质稻种。“株高最好在90厘米左右,过高的话,台风暴雨来的时候容易倒伏。”说话间,松江水稻研究所所长陆铭昌挑选出一株“心仪”的水稻,先是用直尺测量,然后剥出几粒稻种,在手心翻看。同行的工作人员用镰刀小心翼翼割下水稻,利落地修剪出稻穗,放入网袋。

陆铭昌向记者强调,选种是整个育种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选种时我们都会从几个核心维度考察,但具体标准会根据品种特性有所调整。”他解释,两类水稻的共同考察维度包括茎秆高度、千粒重和抗病性,确保品种兼具抗倒伏能力、产量潜力与生长稳定性,细微差异则体现在具体数值上。“国庆稻的株高我们基本控制在90厘米左右,晚粳稻的株高要求则在100厘米以内,两者的千粒重标准也各不相同,这样的区分是为了更好适配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与品质需求。”

据悉,松江区2025年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9万余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3.5%。如今,松江已逐渐构建起从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到推广应用的完整体系,从 “好种子”到“好米饭”的每一环都精益求精。“松早香1号”“松香粳1018”等自主选育品种连续多年在市级、国家级优质稻米品尝品鉴中获得金奖,不仅让农户实现丰产增收,更让市民的“米袋子”充满多样选择。


■记者 刘芮孜 文图

■文字编辑 桂可欣

■栏目责编 桂可欣 ■栏目主编 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