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打破“双十定律” 浦东怎么做到的?

转自:浦东观察 2025-10-16 17:04:30


药物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一条“双十定律”:一款创新药从启动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研发时间超过10年。浦东创新药已打破这一“双十定律”。


在10月14日浦东召开的2025张江药谷产业生态全球推介会上,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在浦东,一个创新药的研发费用是2亿-3亿美元,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而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入住效率则高出欧美几倍。


能破局“双十定律”,企业自驱力是最关键的因素。浦东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全球首创”,不困于“内卷”,不一窝蜂地专注在时下热点的同一赛道,而是瞄准了不同的新兴领域,让创新百花齐放又各有千秋。当精准挖掘出细分赛道的核心机会时,创新药研发走上了高效之路,迎来了成果井喷,全国第一个PD-1、第一个细胞药物、第一个基因药物均诞生于浦东。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给予企业破局的利器,在化合物筛选、靶点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浦东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的魄力,让一批AI制药龙头企业如英矽智能、晶泰科技等在此设立总部及机器人工作站。当“AI+”以最高的质量快速交付药企所需要的结果,浦东创新药又一次实现了“弯道超车”。


制度的护航则盘活了资金盘子。十多年前,由于药品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捆绑”在一起,一些创新型药企不得不在药品上市前低价卖掉研发成果。浦东率先实施的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让企业一举告别了“卖青苗”的困境,流动资金被盘活,创新被激活。这一政策让大批企业走入高速发展期,持有的自主研发创新药走入市场,商业收入资金循环投入到研发中,一批批新成果以更快效率产出。


如今的浦东,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最集聚、研发管线最多、新药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加上“浦东、张江”品牌的企业更是被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全球各地的资本都到浦东找项目。与此同时,多个国有引领资金也落地浦东,科技金融支持为整个浦东生物医药研发、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生态土壤。


这不禁让我们期待,浦东的创新药还将打破什么既有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