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浦东闭幕。会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荣休教授高棣民,风趣地把自己称作《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说他这一回来浦东,是真真切切地“进了大观园”—— 一个在宏伟府邸中完全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乡下人。
他回忆,四十多年前去一次浦东乡下朋友家,要换乘公交、轮渡,再走上一段乡间土路。而如今,从浦东国际机场出来,映入眼帘的已是让他目不暇接的现代图景。这番老朋友般的朴实讲述里,没有宏大高深的理论,却让台下许多听众,包括我们这些日日穿行于此的人,心里一动,不由得重新打量起脚下这片再熟悉不过的土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瞬间?每日生活于此,对它的日新月异反倒渐渐习以为常,城市的巨变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理所当然。那些拔地而起的楼宇、四通八达的路网、流光溢彩的夜色,都成了生活的背景板。我们沉浸于具体而微末的日常,却可能模糊了它完整的、令人惊叹的样貌。
高教授的这份“惊奇”,像是一份温柔的提醒。这份来自远方老友的感触,让我们得以暂时跳出熟悉的节奏,或许正能帮我们拾回那份“初见”的欣喜,去品味一个我们既熟悉、又崭新的,生动而立体的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