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经贸格局深刻调整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等挑战,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机场综保区)通过“管理局-海关-开发主体”三方联席机制,加大以“区港一体化”为特色、极速物流为特征的政策供给与落地支持,为医药企业布局中国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助推机场综保区提速迈向全球医药供应链核心枢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机场综保区医药产品进口总值约45亿元,同比增长397.36%,拉动区域进出口额高速增长。
助力企业获得红利政策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国际前20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中,90%已在沪设立中国区总部或研发生产总部,外资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上海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承担了全国超四成医疗器械和近三成药品进口功能,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其中,机场综保区以空港联动、全链条服务为优势特征,已吸引全球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抢先布局,开拓市场。
“医药企业供应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法规约束性强、产品种类繁多复杂、需求波动和不确定性突出,就需要从货物安全、库存管理等多个维度推进,也更需要区域服务更具有统筹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率。”外高桥集团下属上海浦东现代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华晓锋表示。
记者最新了解到,结合大型药械企业提出精准申报、柔性监管和降本增效等需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办事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驻空港区域办事处、外高桥集团下属上海浦东现代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组建三方联席,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协调合作,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举措方面,包括启用“空运直通式”功能。助力符合条件的海关高级认证AEO药械企业享受总运单货物到港后直接入区的政策红利,消除申报准确率顾虑,满足合规需求和降本增效需求。
同时,通过深化与东航物流等口岸单位战略合作,实现药械企业供应链质量标准与口岸单位服务标准的对接,强化综保区与口岸服务生态协同等。
降本增效 展现供应链枢纽优势
“三方联席”服务体系下,成效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
根据区内某大型药械企业反馈,落地机场综保区后,整体供应链响应国内订单的效率从原先平均15.2天缩短至6.6天,效率提升近130%。在成本优化、资金效率、风险管控、客户体验多维度同时受益,推动供应链中心从成本中心升级为竞争优势中心。
“比如我们通过享受空运直通服务,进口货物入区时间缩短1.5个工作日,口岸物流成本降低30%,全年预计节省300万元。向海关申报入区数据准确率近100%。”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在机场综保区内,该企业还缩短库存持有天数约50%,提升现金周转率35%,节约备货仓储面积50%,综合管理成本降低30%。
当效率提升,企业也无形中增强了产品销售竞争力,新产品上市周期进一步缩短,企业可更快推出创新药械,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根据《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监管实施方案》,现代产业公司表示,正依托空运货物服务平台,对接药械企业实际需求,支持从浦东国际机场进境的总运单货物直接分拨至区内企业,充分释放“空运直通式”政策红利。
“我们推出极速物流服务,‘早七晚八’与企业工作时间同频,建立每周七天服务窗口。确保当天凌晨到港的药械货物,9点前从货站运抵仓库,满足企业申报准确率要求、海关进境申报时间要求,同时降低口岸成本、提升入区效率。”现代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华晓锋表示。
随着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及铁路东站建设的全速推进,机场综保区将继续依托“区港一体化”和“空铁一体化”门户优势,推动医药企业供应链及总部功能、跨境研发、科技合作等战略升级,加快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