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溯源“车架号” 破局电动自行车电池监管难题

转自:上海检察 2025-10-16 15:52:13

来源 | 上海嘉定检察

只需将相关数据输入,模型自动筛查,几分钟内就能锁定监督线索——数字赋能将以往‘追着问题跑’的办案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将问题扼杀在摇篮’嘉定区检察院公益检察部门负责人在介绍该院研发的“超标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隐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时这样表示。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但非法改装销售超标电池等行为屡禁不止,不仅带来交通安全隐患,更易引发火灾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发现,由于各行政机关之间数据壁垒的存在,对超标电池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管存在“发现难、溯源难、治理难”等问题。

图源自网络

聚焦这一痛点,嘉定区检察院从实际案例出发,梳理出关键监督要素,依托数字技术,通过归集消防救援支队提供的火灾事故信息(含车架号、电池型号)、公安机关登记的电动自行车车辆信息,以及市场监管局掌握的电动自行车经营者数据,以“车架号”为关键标识进行数据碰撞,快速锁定涉嫌销售超标电池的商户。

模型投入使用后,通过数据比对共发现71条异常线索。经调查核实,检察机关依法对违规改装、销售超标电池行为开展监督,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对68家电动自行车销售点开展行政指导,整治违规电池2364块

此外,嘉定区检察院加强与市场监管、消防、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监管机制,实现对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的常态化治理。

该模型不仅实现了从“个案查处”到“系统治理”的转变,还有效助力行政机关压实监管责任,形成司法、行政、社会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目前,该模型已在多家检察机关推广应用,取得良好实效,为探索大数据法律监督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