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江同舟 > 文章详情

我和上海|结缘海联 代际传承

转自:浦江同舟 2025-10-16 14:26:24

编者按

四秩春秋砥砺行,浦江潮涌见初心。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以“我和上海的故事”为主题,向海内外海联会成员发出诚挚邀约,共同书写一部属于奋斗者、建设者与追梦人的集体记忆。这些故事里,有服务上海改革发展时挥洒的汗水,有中外文化交流中架起的桥梁,更有海内外同胞携手同心、共绘发展蓝图的赤诚。它们不仅是个人与城市交织的成长轨迹,更是海联会职责使命的生动注脚。

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唐嘉盛的讲述,循着时光脉络,探寻唐家四代人与海联会跨越岁月的深厚渊源。

先辈实业报国,助推海联会创建

197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时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和工商联副主委的曾祖父唐君远,随上海市工商界代表团赴港考察。当时,祖父唐翔千乃香港工商界代表,父子二人为打消港商疑虑,促成沪港经济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祖父率先于1981年创办“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此乃国家工商局颁发的“沪字第00001号”营业执照,是上海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在祖父提议下,沪港经济发展协会(现今的沪港社团总会)分别在香港和上海成立,祖父担纲首任会长。

与此同时海联会诞生,沪港经济发展协会自然成为海联会重要成员,祖父继而担任贵会常务理事。他积极参与海外联谊,发起“对外合作论坛”,带动其他港澳实业家来沪介绍“土地批租”机制,促进上海房地产业发展。随后,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又组织香港经济界精英访沪,为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活动成功应归功海联会所搭建的平台。

父亲力主文化交融,促进海联会发展

父亲继而力促沪港文化交融。作为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会主席,他将眼界拓展到长三角地区,在沪、宁、苏锡常举办各类重要的文化交流,为各地政府建言献策。

2013年,父亲接任先辈创办的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一职,注重将公益事业与海联会目标密切结合,主推沪港文化合作交流活动。2023年,与海联会等密切合作,举办唐翔千诞辰百年纪念研讨,定题“爱国爱港、实业报国”,得上海领导高度评价。2024年,分别在上海大学设立沪港双城文化合作交流基金、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AI赋能沪港城市治理基金,获得海联会提供的政策与资源支持,亦成为海联会对外交流窗口。2025年,促成西九文化周首站入沪,带来“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大展,粤语《大状王》音乐剧,深受上海市民欢迎,另外还有效推动沪港文化比较研究、310全球青年海派文化体验营等互鉴活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我辈定当代际传承,赓续海外联谊情缘

作为唐家传承人,我积极参与上海海外联谊会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力推基金会支持海联会主办的“相聚上海 共话明天”港澳台侨青年学生实习计划,并创新策划教育捐助项目,到基层与年轻人接触交流,共勉热爱祖国,文化认同。

作为唐君远教育基金会执行理事,本基金会已累计捐款4亿元,逾8.5万人次受益,支持内地教育事业发展,并因此获上海慈善奖。我定继承唐家传统,跻身海外联谊,赓续海联会情缘。

来源:中新社

供稿:部港澳台处

编辑: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