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第五届长三角青少年风采展示主题活动旨在以艺术创作、科创实践为纽带,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传承文化根脉、增强区域认同。活动自4月25日启动以来,获得了长三角青少年的热烈响应,共收到绘画、书法、摄影、童谣、朗诵、声乐、舞蹈、体育、传统技艺、创新十大类别作品超3.5万件,其中青浦作品数5529件,此次评选出505件获奖作品,其中青浦获奖数113件,活动总浏览量超7000万,一批浸润家国情怀、彰显文明素养的佳作从海量投稿中脱颖而出,不仅展现了新时代长三角青少年的精神风貌,更成为区域协同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注脚。这些作品每件都展现了青少年们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着他们对生活、对艺术的追求与憧憬。一起抢先看→
传统非遗与现代文化如何在青少年作品中碰撞出火花?抢先看这幅获奖佳作便可知晓。青浦小囡张珂菁的绘画作品《虎跃门庭间》充满创意与活力,创作者将传统虎文化元素巧融于笔端,既留存文化底蕴,又以鲜活色彩与造型展现青春视角下的虎之美,似让虎从历史深处跃入现代,在门庭间舞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欢歌,尽显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独特诠释力。
△绘画 《虎跃门庭间》 张珂菁 上海青浦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习惯通过屏幕接收信息,而摄影展鼓励他们走出虚拟世界,用镜头主动探索现实生活。摄影创作过程也是青少年创造力与表达力的锻炼过程。为呈现理想画面,孩子们需要思考构图、光线与色彩搭配,尝试用镜头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青浦少年叶思翰的摄影作品《跨越千年的对话》用镜头拼接起了一幅动人的时代画卷,作品构思巧妙,以不同场景的组合,呈现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在岁月长河里的飞速跨越。它不仅是对当下繁荣景象的生动记录,更像是一场现代与历史、科技与人文的隔空对话。孩子以独特视角捕捉到时代发展的脉搏,用影像诉说着发展的奇迹,激发着观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跨越千年的对话》叶思翰 上海青浦
而来自闵行少年李昕洋的传统技艺非遗点翠《叠韵蓝凰·非遗凝萃》尽显非遗技艺之妙,以精湛手法,将传统元素与创新表达结合,让蓝凰于画面间似要振翅,既传承非遗的典雅厚重,又借鲜活色彩与灵动造型,焕发出新时代的艺术光彩,是非遗在青春视角下的美好绽放。
△传统技艺《叠韵蓝凰·非遗凝萃》
李昕洋 上海闵行
想知道青少年如何用创作诠释红色信仰?获奖作品中,红色主题创作始终占据核心位置,成为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的鲜活载体。上海少年高洋的绘画《红船精神》红船静卧水波,如历史长河里的璀璨星舟。船上,先辈们或低语研讨,或凝神思索,热血在胸腔奔涌,理想于眼眸闪耀。作品以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笔触,将红船精神具象化,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庄严,又传递出蓬勃的希望与力量,是对红船精神的深情礼赞,也让观者在视觉与心灵的双重触动中,更深刻体悟到先辈们的崇高信仰与伟大情怀。
△绘画 《红船精神》 高洋 上海徐汇
合肥少年王珏尧的绘画《致敬长征精神》,似一曲用色彩与线条谱写的英雄赞歌。画面里,长征战士们在山峦间坚毅跋涉,如铁骨脊梁撑起民族希望,墨迹中蕴藏着长征的峥嵘岁月与精神密码,以丰富且富有张力的画面语言,将长征精神的伟大与不朽,演绎得淋漓尽致。
△绘画 《致敬长征英雄》 王珏尧 安徽合肥
来自浙江绍兴的倪滕烨的摄影作品《初见爱晚亭》仿佛让人能触摸到岳麓山的灵秀,感受那跨越时光的诗意与美好。小摄影师以细腻视角,捕捉爱晚亭被绿意环抱的瞬间,色彩搭配和谐,将亭的古典美与自然生机相融。构图巧妙,让爱晚亭似从林中悄然探出,既有初见的清新感,又传递出历史人文与自然交融的独特韵味,尽显青少年对美的敏锐感知与诗意表达。
△《初见爱晚亭》 倪滕烨 浙江绍兴
长三角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也在一幅幅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既藏着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也饱含实践与担当的热忱。江苏吴江的青少年冯陆骋《胶水侦探:谁偷走了碳排放》以“胶水”为创意载体,将抽象的碳捕捉技术具象化,把复杂的环保原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画面,让“碳减排”不再是遥远概念,而是能通过创新材料实现的生动实践。作品兼具科学性与想象力,用巧妙视角破解环保主题的表达难题。镜头流畅且充满少年视角的巧思,既展现对前沿科技的关注,又传递出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胶水侦探:谁偷走了碳排放》冯陆骋 江苏吴江
一幅幅作品,是长三角青少年精神风貌与创造力的生动缩影,承载着丰富而深远的意义,为青少年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创作与交流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为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储备了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新生力量。
记者:李艳丽(首席)
编辑:陈卓、李璨(名优)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