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B超报告上看到了“肾结石”,就会感到紧张,担心自己要做手术。别慌,体检发现肾结石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一起来看看专家解读吧!
医学顾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
王大伟 副主任医师
图源:千图网
每年体检,很多朋友一拿到B超报告,看到“肾结石”三个字,心里就咯噔一下。
是不是很严重?
要不要马上治疗?
会不会很疼?
先别着急,体检B超发现肾结石,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正确看待这份报告,做到心中有数,不瞎操心。
B超是“侦察兵”
首先要明白一点:B超是筛查肾结石的优秀“侦察兵”,但它并不是最终诊断的“金标准”。
为什么是“侦察兵”?
B超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回声成像。结石质地坚硬,超声波碰到它会产生强烈的回声,在图像上显示为亮白的光点或光团。所以,B超在发现这些高回声的“可疑目标”方面非常敏感,非常适合做大规模筛查。
为什么不是“金标准”?
B超也有局限性。比如,它有时很难精确判断结石的具体大小、数量和硬度。对于一些输尿管中下段的小结石,因为受到肠道气体的干扰,B超可能看不清楚。
体检报告只是一个初步提示。最关键的一步是:带着报告去咨询泌尿外科医生。
医生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不会只看“侦察兵”的一份报告。他会结合症状(有没有腰疼、血尿)、详细的体检报告,特别是和以往的B超结果进行对比,来判断这个结石是“新兵”还是“老兵”,是稳定还是长大了。
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CT等更精确的检查来最终确认。所以,别自己吓自己,医生的综合评估才是最重要的。
小结石,定期观察就行
如果B超报告显示结石不大(通常直径小于0.6厘米),并且没有引起肾积水,也没有感到疼痛等症状,那它很可能就像河床里的一粒小沙子。
这种情况,医生通常建议 “保守观察”。
多喝水: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排石方法。每天保证2000~3000毫升的饮水量,相当于4~6瓶矿泉水,增加尿量,就像小河涨水一样,有机会把小结石冲出去。
口服药物:医生可能会开一些帮助扩张输尿管、促进结石排出的药物。
定期复查:这是关键!需要每年1~2次B超复查,看看这颗“小沙子”有没有长大、有没有移动。只要它安分守己,不惹麻烦,我们就可以和它和平共处。
“肾积水”,是重要警报
B超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本领,就是能清晰地看到肾脏是否因为排尿不畅而出现了“肾积水”。如果把肾脏比作一个水池,结石堵住了下水道(输尿管),水池里的水(尿液)就会越积越多,这就是肾积水。
一旦报告提示有肾积水,必须高度重视!这说明结石可能造成了梗阻,时间长了会损害肾功能。这时,需要尽快找泌尿外科医生进行详细评估。
医生会根据积水的程度和结石的位置,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比如通过手术等方式尽快解除梗阻,保护肾脏。B超对肾积水高度敏感,这个警报信号非常可靠,千万不能忽视。
有“前科”,要警惕
如果以前就有过肾结石、经历过排出结石的剧痛,或者做过碎石、取石手术,那么在看待体检报告时就要格外留心。
对于有“前科”的朋友,肾脏环境可能更容易长结石。这次的体检结果,需要更加仔细地和往年对比:
是新长的结石,还是原来的结石变大了?
结石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没有出现新的肾积水?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病情趋势、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更频繁的复查(比如每半年一次),并在生活饮食上接受医生更具体的指导。
体检B超发现肾结石,正确的态度是:不恐慌,要重视。
1.把报告交给专家:让泌尿外科医生为你做专业分析、解读。
2.小石头勤观察:多喝水、定期复查是王道。
3.有积水快就医:这是保护肾脏的关键警报。
4.有病史更小心:对比历年报告,做好长期管理。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