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民情快办+人才服务,让安居与乐业“双向奔赴”

转自:徐汇通 2025-10-16 13:43:48

在徐汇区漕河泾街道馨逸公寓的公共自习室里,独立自习室的11个专属座位上,年轻人对着电脑敲击键盘,偶尔响起书页翻动声。数月前,这里还是青年居民因占座、噪音问题争执的烦恼地。如今,通过青年“三会”(即选题会、议事会、评议会)制度的“点单”和街道“民情快办”机制的精准响应,这片安静空间应运而生,连同共享阅读区,成为青年人才“家门口”的精神驿站。

改建后的独立自习室

“以前想找个安静地方备考,要么是咖啡馆太贵,要么是家里孩子吵,好不容易在楼下空房间凑合看书,还总遇到有人占座放杂物。”在“三会”制度的“选题会”中,住户小周的吐槽,被馨空间党群服务站的社工们记录在笔记本的“高频诉求”页。在民情快办的机制运行下,服务站主动开放问卷征询,开展“高频诉求”议事会讨论,联合社区经租中心、申城物业等多方力量开展延时、夜间及周末“四百”大走访指“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社区服务活动,精准对接新入住青年家庭,建立直达微信社群,实现“咨询需求一日办、常规需求五日协同办”。

不到一个月,服务站就腾出原本的展示空间,改造成了独立自习室,携手社区共治委员会制定自习室使用公约,除了 11个单人座,还加了9个便于小组讨论的共享座位。针对双职工家庭“周中无人带娃”的愁绪,服务站又链接街道妇联资源,每隔两周组织亲子手工、音乐启蒙、幼儿绘本共读等活动,孩子们跟着“妈妈”志愿者们折纸船、念儿歌,老人们也可以在一旁交流育儿心得。

楼道清理后

在这个居住着大量青年人才的公租房社区,“民情快办”不仅解决“柴米油盐的小事”,更守着“安全安心的大事”。有居民反映在24号楼楼梯间严重堵塞,社区治理力量迅速响应、协同作战,彻底清除了隐患,恢复了安全使用的下行通道。面对南宁路垃圾投放点混乱引发的持续投诉,服务站立即依托快办机制,联动区绿容局实施精准改造,优化固定厢房布局、加装湿垃圾破袋设备祛除异味、科学调整移动点位设置,显著提升了居住品质与环境秩序。“绿色苗头事”则通过旧书捐赠、以物换物等常态活动提前化解潜在矛盾,从楼道清理到资源循环,社区隐患在协同中化为无形。

“家里总催着相亲,可我每天上班忙到八九点,哪有时间认识新朋友啊?”在青年议事会上,青年居民小陈的一句话,让服务站意识到单身青年的“情感刚需”。没等月底,服务站就联合小陈、社团热心志愿者策划了“缘聚交友社”系列联谊活动,将技能共享与社交破冰融合。服务站牵头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每季度联动辖区内四个人才社区,累计吸引140余位各行业优秀青年参与,有效打破圈层壁垒,将个人“人生大事”转化为社区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促进青年邻里从“陌生”走向“熟悉”。

组织亲子活动

从楼道安全到婚恋交友,从亲子空间到法治保障,漕河泾街道以“多格合一”深化民情快办,依托片区党群服务中心(站)的“前沿哨点”,让“就地化解”“源头治理”“条块联动”等机制在网格中扎根。当每一个诉求被看见、被回应,当每一次协同让难题加速破解,这个“家门口的会客厅”便兑现了承诺:让漕河泾成为人才“融入城市的第一站、参与社区治理的第一步、开启美好生活的第一章”。

记者:姚丽敏

图片由漕河泾街道提供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