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芦笋枯萎,河水含“毒”? 公益检察解民忧

转自:上海检察 2025-10-16 11:21:40

来源 | 崇明检察

  丰收的希望,险些毁于被污染的河水

2025年6月,崇明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到群众反映,其承包田内的芦笋在用河水灌溉后大面积枯死。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农户的个人损失,更因污染水体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益诉讼检察官迅速介入,摆在面前的是两个亟待破解的谜团。

灌溉农作物的河水为何变成“毒”水?

河道的污染是谁造成的?

带着这些疑问,检察官立即调取专业机构鉴定报告,发现河水及淤泥样本中均含有“扑草净”——这是一种残留期长、水溶性强的三氮苯类除草剂,对农作物和水生物均有严重危害。“扑草净”的检出,直接证实了河道确实遭受化学农药污染。这一污染不仅影响沿岸农田灌溉,还可能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持续性损害。

整改前河道检测报告

锁定污染物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揪出污染行为的责任人,查清“扑草净”从使用到入河的全过程,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检察官通过实地走访、询问证人、调取工作记录,逐步还原了事件全貌。调查显示,负责该段河道养护的工作人员为图省事,未按规定进行人工除草,而是私自使用含有“扑草净”成分的除草剂进行喷洒。除草剂顺着雨水四处流淌,慢慢扩散直至污染整条河道。这一行为既导致农户庄稼受损,又严重破坏河道生态,损害了公共利益。

由于涉案河道属于村级河道,依据《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及《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属地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负有村级河道日常检查巡查的监督管理职责。

整改后河道检测结果

以监督推动治理,正是公益诉讼的核心价值所在。6月13日,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采取措施整治涉案河道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行政机关迅速响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系统整治,委托专业机构对河道水体、土壤及沉积物进行多轮采样检测。检测报告显示,涉案河道中已未再检出农药残留。

河道水体恢复清澈

在8月20日的“回头看”中,往日枯黄的岸坡已重现绿意,河道水体恢复清澈,水面可见鱼虾游动。办案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得知,前期相关部门已通过换水、挖泥等方式整治河道污染问题,“水清了,河岸也绿了,现在我们灌溉也放心了”,一位村民指着河道欣慰地说。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该案是崇明区检察院扎实推进“守护生态绿,助力产业红”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院凝聚“四大检察”合力,共办理涉农领域刑事案件23件64人,推动解决河流污染等损害农村地区公共利益问题63项,推动化解涉农劳动纠纷26件,切实以法治力量守护乡村振兴。未来,崇明区检察院将持续推进涉农检察工作,优化协同办案模式,统筹做好惩治刑事犯罪、纠正民事侵权、促进依法行政、解决公益损害等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