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冰冷的厂房,变成有温度的街区。”上海光华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华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一句话,道出了光华路近年来的变迁理念。而这句话,正被一幅十余米长的《六磊塘》艺术长卷娓娓道来。
光华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在画作上。作者樊雪伟不仅描绘了光华路的变迁历程,也畅想了光华路的未来。
在长卷的开端,画作展现了20世纪六磊塘畔的生活图景:众安桥上有孩童牵着风筝奔跑嬉闹、码头边船只往来穿梭、居民在颛桥书场悠闲地采买……这些渐渐远去的画面,承载着一代老颛桥人的共同记忆。
曾经,风雷水暖厂、金贝牌鞋厂、农具厂等老牌工厂沿河而建,这些工厂在颛桥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众安桥是曾经颛桥的“中心”,而“颛桥”地名的由来正源于此。这座由砖石混建的桥梁最初被称为“砖桥”。随着时光流逝,有人提议更名为“颛桥”,取其和善谨慎之意,也寄托了对古帝颛顼的纪念。到了1959年,为改善交通,众安桥的石拱桥上半部分被拆除;1969年,六磊塘部分河段被填埋。曾经的历史,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长卷的中段,画面转向现代:上班族们拿着电脑端着咖啡、居民在街区的涂鸦墙前驻足欣赏、孩子们在创意市集流连忘返……居民们悠闲的生活取代了昔日的机器轰鸣。在艺术家的笔下,光华路已从昔日的工业土壤中蜕变出文化与生活共融的新貌。
光华公司的改造之路始于2016年。“那时候,这条街一到下班时间就空了,大家都回家了。”据介绍,当时的光华路园区老旧,业态单一,也缺乏公共的活动空间。
随着“光华涂鸦艺术节”“光华论坛”“光华雅集”“三里四季音乐会”等活动的持续举办,这里的人气逐渐复苏,这些创意活动凝聚了艺术家、设计师和策划者的智慧。通过对原有工业建筑的保护性改造,旧厂房变身艺术馆、城市书房……沿街墙面铺满手绘涂鸦,整条街的“氛围感”一下子就起来了。
除了艺术层面的提升,更有许多接地气的民生工程。沿河步道的改造尤为亮眼——拆除园区与河道间的围墙,新建滨水步道,景观灯光也被重新设计。目前,沪闵路至中沟路段的600米改造已完成,未来此工程将继续向西延伸。如今,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可以沿着河岸漫步,在自然中放松身心。
不仅如此,街区内逐步引入了咖啡、餐饮、零售、体验等多元业态。曾经入夜后就空荡的街道,如今已成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休闲生活的好去处,可以享受丰富的公共生活。
长卷的末端,艺术家以想象力描绘未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滨水公园、休闲商业……这些美好的憧憬,也是光华路未来规划中的一部分。光华公司计划继续沿六磊塘打造河畔经济,未来有望重建众安桥,完善公园和商业配套,打造更具活力的河滨空间。
“未来,我们希望河岸两边的居民都能来这里散步,这边有商业圈,那边有河滨公园,形成一种动态互动。”可以想象,未来的光华路,不仅是创意产业的聚集地,更是居民们休闲生活的延伸。
这个秋天,不妨来光华街区走一走,看看城市书房里这幅描绘了光华路前世今生的《六磊塘》长卷,来街角涂鸦墙打卡留念,在滨河步道悠闲漫步,在特色店铺中邂逅惊喜。
一条老街的蜕变,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面貌,更是重新定义了人与城市的关系——而这,正是光华路改造最珍贵的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