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夯实安全根基,守好大国粮仓

转自:上海崇明 2025-10-16 10:33:11

今天(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作为上海地区的“米袋子”,崇明区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在城桥镇的崇明区级粮食储备中心库,记者了解到,这里主要存放稻谷及粳米,是提升本区粮食仓储设施水平及应急保障能力的关键工程。该中心库总储量近3万吨,安装监控摄像头和粮温传感器,通过粮情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储备粮实现远程监管。同时,应用光伏发电、智能通风、智能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实现绿色储粮仓容覆盖率和绿色低温储存效果覆盖率100%。

“这里的稻谷总仓容2.68万吨、成品大米总仓容0.308万吨。该储备中心库的建设投用,有效缓解了粮食仓储容量的压力并整合优化储备区域布局,完善粮食收储基础设施,切实提高了储备粮管理效率和粮食安全管控能级,实现粮食仓储现代化、智能化,有力保障了本区粮食安全。”上海崇明粮油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刘砚介绍。

“到11月份,随着秋粮收购工作的展开,我们将适时同步进行区级储备粮的轮换,确保粮食储备的充足及储存的安全。”刘砚表示,“粮食储存过程中,品质会逐渐降低。通过轮换,我们可以确保粮食始终保持新鲜和质量。我们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轮换,实现粮食的常储常新。在入库前,我们会对粮食进行水分、杂质、出糙率等多方面的详细检测,确保严格符合储备标准后入仓储备。”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芯片”。近年来,依托长三角农业硅谷粳稻研究中心,崇明引入院士专家团队,先后选育并推广了“沪软 1212”“崇尚 2022”等系列香软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促进崇明乃至长三角地区水稻品种更新迭代。最近,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崇明共同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崇尚217”即将迎来丰收,标志着长三角农业硅谷粳稻研究中心最新科技成果进入了市场应用阶段。该品种矮杆、抗逆性好、丰产性好,且生育期较短,有利于后续茬口搭配,为“水稻+”耕作制度改革提供支持。

在耕地保护方面,崇明区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以最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更有力的违法用地处置为抓手,强化耕地保护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同时,提升耕地质量,健全完善耕地质量检测网络,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广新技术,增强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社会及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粮食节约,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光盘行动,以餐桌小文明带动社会大文明,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

记者:施昊豪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