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城市空间艺术季】到复兴岛上 畅想城市未来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10-16 10:20:27

今年以来,上海有个岛被频繁地“点亮”。

7月,上海国际动漫月期间,头部平台之一的小红书将其打造为“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岛’”。

8月,全球600多份创意设计提案在岛上集聚、碰撞,期待为这个岛寻求“具有全球显示度和科创味道”的打开方式。

它,就是复兴岛。

眼下,伴随着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拉开帷幕,在其位于复兴岛船台公园片区的主展区,一场畅想城市未来的流动盛宴将持续数月,引爆新的可能。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为“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图为本届空间艺术季主展区复兴岛船台公园片区。

本届空间艺术季推出“量仔”IP家族。它们的造型源自复兴岛上随处可见的零件。 均资料图片

“登上”复兴岛

从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驱车出发,若选择走北横通道,不用半小时,就能抵达位于复兴岛船台公园片区的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下简称“空间艺术季”)主展区。

复兴岛,这个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面积约1.3平方公里,曾是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仓储区。岛上保留着大量工业遗存,包括旧仓库、厂房和码头设施,同时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全岛绿化覆盖率超过60%。这一切,如今不再只是颇具特色的城市风景,而是化作为科创策源、为城市未来集聚新势能的热土。眼下,空间艺术季正在为复兴岛迎来全市的目光。

步入船台公园,三座斑驳的巨型塔吊之下,一只巨型猫咪气膜首当其冲地抓住所有来客的视线。这只猫咪近10米高,手持一台红色遥控手柄,仰头望天,仿佛在认真地操作着什么。在它的身旁,同样在仰头望天的四只小猫,仿佛正在围观巨型猫咪操作着塔吊。顺着它们的视线向上望去,眼前的三座巨型塔吊瞬间变得更具象化了。

据说,作为百年船厂的工业遗存,这三座巨型塔吊已在此沉寂多年。但在下方猫咪的“遥控”之下,它们仿佛重新工作了起来。为迎接空间艺术季而点缀在底座上的装饰图案,则让塔吊看上去“青春”了不少。鲜活的时尚感让巨型塔吊不再令人望而生畏。

此刻,如果你已经被眼前辽阔的风景吸引,而阳光正好,远处的黄浦江面又送来习习的风,那么,你大可信步向前,一路游览公园内保留的其他巨型塔吊、超大尺度的造船船台以及黄浦江边开阔的高桩码头等工业遗存。在间歇穿插其间的广场、绿地和亲水空间中,本届空间艺术季邀请的知名设计工作室及青年建筑师,将为你带来一系列独具创意的建筑更新与公共艺术装置。

如果你热爱徜徉在海量资讯的大海,特别关心城市的未来,又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脑力风暴,那么,位于左前方的室内展区,是你此刻的更优选择——

A馆复兴云厅旨在展示科技如何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创造出一个更加智慧、高效、可持续的未来城市。数字模型、智能感知、智慧治理等新方法和新路径的联合展陈,将为你绘制出一幅生动的“量子城市”图景,为全球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B馆复兴艺廊和C馆复兴实验场将成为艺术与城市更新的交汇点,演绎一场跨界艺术的震撼碰撞。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在此突破传统展览的边界,为公众带来兼具沉浸感与互动性的嘉年华式体验。

在场的力量 对话的力量

可能是被复兴岛特有的工业遗存吸引,记者在首次探访时选择了上述第一条路线,并有幸路遇了几位正在为展品、展示做最后的优化、调整的艺术家、青年学者。

前述那几只“仰望天空的猫猫”实为知名艺术家Tango带来的现场作品《猫的频道》。Tango最受赞誉的作品包括曾于2023外滩艺术季期间在“上海老街”方浜中路亮相的数幅巨大的猫咪墙绘。为了创作这些墙绘,“上海土著”Tango前后花了三个月在方浜中路上来来回回地走,寻找可以链接城市历史记忆与当代艺术创作手法的结合点。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那段日子,方浜中路沿线变身“猫街”。“猫群”的出没与前来拍照打卡的市民人流汇成一片,让那片有些沉寂甚至冷清的区域变得十分热闹。

此番创作《猫的频道》,不仅是脚下这片绿意盎然的草地、眼前无法忽略的巨型塔吊给予了Tango灵感,周身的工业遗存、本届空间艺术季“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的主题更是让Tango找到了进一步优化作品的线索。

在Tango的设计与安排下,观众只要扫一扫作品介绍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让手持遥控器的猫咪与围观的“伙伴”搭配AR小程序展开互动。在观众由此获得的手机新画面中,天空会变成大海,鱼儿游来游去,猫猫们正在用遥控器钓小鱼……

Tango告诉记者,如果说周身的工业遗存给人以厚重、硬朗的视觉感受,那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为整个场地注入一股“柔性的力量”——让工业风与想象力并存,让观众怀抱一种轻松、愉悦、温暖的心情,与周身的城市风景展开对话。

在同济大学博士、2025城市空间艺术季策展团队成员张峰的引导下,记者随着参观的人流,继续游览了本届空间艺术季的几处户外作品——

由青年建筑师王赟、吴皓天、孟子带来的《下水那天》位于昔日船厂的船台区域。这里曾经承载了无数次船舶下水的重要时刻。受此启发,他们创作了一组运用光的折射原理的立方体装置,吸引逗留者驻足。希望通过观众与装置的互动,唤醒、重塑他们对工业遗存的认知。

由艺术家刘毅带来的作品《光语者》选取城市人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元素,如温暖的袜子、漂亮的包、路边的植物等,以漫画的手笔将它们嫁接到全新的人物形象上,变成“更真实有温度的人”。这些造型各异的“光语者”将成为观众来滨江休憩时的新伙伴,在夜幕降临时还会发出柔和的光。

在滨江步道区,一个时刻在运动着的大圆盘形钢结构互动装置由秋千和异形座椅组成,瞬间就可以“吸”娃无数,也让陪伴或路过的大人秒回童年……

“什么是‘量子城市’?”这大概是每一个关注本届空间艺术季的人都会提出的大问号。从严谨定义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说,“量子城市”是城市借助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深度更新城市规划与治理,为超大城市空间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框架的“目标”和“愿景”。从眼前这些精彩绝妙的作品上,我们可以愈发相信,“量子城市”将是我们这座城市在为未来深思熟虑后用心酝酿的“奋力一跃”。

当下,以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呼啸而来,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智能社会、敏捷治理等一系列新观念、新理念正在深化,城市的功能体系、产业体系、交通模式、运营模式等底层运行逻辑有望重塑,给城市带来整体变革的机遇。铺展在我们眼前的空间艺术季是构想蓝图的努力尝试,更是脑力的激荡、理念的落地。

而且,所有用心的创意和畅想都在提醒我们,无论未来城市进阶为怎样的新模样、新形态,人类生活的在场感总是不可忽视,人与人之间主动的交流、细腻的感受、积极的互动始终珍贵。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