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0到1的创新,我们全球会放两个地方,一块是放在上海浦东,一块是放在美国。”作为一家在肿瘤大分子治疗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全球临床开发和规模化生产供应能力的企业,百利天恒即将落户浦东张江,该公司创始人朱义说,选择上海浦东就是看中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集聚效应。
作为国家战略核心承载区,浦东肩负着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使命,创新策源能力无容置疑,当全球首创(First-in-class)、中国首发(First-in-China)、临床首用(First-in-Human)的“3F”创新产品持续涌现,“要素集聚、生态完备、配套齐全、活力四射”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吸引全球“源头创新”的瞩目。
做“全球首创”就来浦东张江,“张江药谷”已经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一批高能级研究机构、平台也加速落地。
今年9月,作为上海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在张江启用。
根据规划,医学院围绕生命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重大问题,以浦东校区为源点,汇集14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14家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与基础科研的关键要素,打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谷”科技转化园区,通过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创企业研发平台和科创项目孵化平台等,探索校企、校地共建新机制,高标准构建从基础研究、临床验证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打通从高校到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交大医学院搬到浦东张江,就是要融入到创新的环境中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说,“创新药的研发源头是来自于临床,有问题去研究,形成新药,最后为病人服务,交大医学院搬到浦东来,就是要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速率。”
据悉,交大医学院还将系统推动与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张江细胞基因产业园等产业联动,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生物医药企业集群优势,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成果、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今年上半年浦东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2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4%。在创新药领域,张江药谷累计获批29款1类国产新药。在创新器械方面,张江药谷则累计已有38款创新器械产品获批。
今年以来,英派药业、银诺医药、信致医药、北海康成、艾力斯、复星医药及恒润达生等企业的7款创新药相继上市,涵盖首个人源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首个分段生产试点等多类首创产品,展现出强劲的源头创新能力;医疗器械方面,2025年以来,玄宇医疗、商阳医疗的4款产品成功上市,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推动心脏电生理领域迈入精准消融新阶段。
“强磁场”下,企业也将“大品种”新药的“种子”带来浦东张江“播种”。
百利天恒已有iza-bren(BL-B01D1)、T-Bren(BL-M07D1)等多款针对ADC领域优质靶点的创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近90项临床试验。今年10月,百利天恒首款ARC(抗体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BL-ARC001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试验许可。
“我们目前计划有一款国内年销售预计在百亿元的、针对肿瘤领域的创新药会落地在浦东。目前该新药已在美国同步进行临床研究,计划全球布局。”朱义透露。
当前,浦东正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统筹规划并前瞻布局大科学设施和科研院所等战略科技力量及一批GOI、概念验证中心、高质量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同时,还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在张江全链布局的空间优势,加快“创新在张江、成长在张江、从张江走向世界”。
张江科学城内最新揭牌了“张江药谷综合服务中心”。 据悉,该中心集合审评审批、产业生态和综合咨询服务,设置5个服务窗口,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产品注册指导、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大数据交易、扬帆出海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并将重点开展“3F”新品首发活动等。
“这里可以一站式为企业答疑解惑,成为张江药谷的招商首站、服务统一入口、科学家会客厅,助力浦东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国际化、集群化的高质量集聚发展模式。”张江科建办主任肖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