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徐汇区凌云街道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承接的凌云街道369能人圈核心板块——凌云能人“碳”索营圆满收官。这场历时数月、涵盖4大系列12次课程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艺的传习,更是一场激发社区内生力量与深化低碳生活理念的生动实践。
专业老师进行手工课程教学
本次“碳”索营精心设计了四大贴近生活的课程,引导居民将环保理念编织进触手可及的艺术品中。在丝网花多肉制作课上,居民们巧手翻飞,将丝袜、铁丝化为永不凋零的“多肉”,实现化“废”为景;绒线编织基础课程则通过一针一线,编织出温暖的围巾与杯套,传递着“零废弃”的生活承诺;微钩技艺教学在方寸之间展现极致艺术,用最细的钩针勾勒出蕾丝般的精致,践行“物尽其用”的哲学;而掐丝珐琅课程则让古老技艺与现代环保碰撞,学员们使用环保材料,完整体验从设计到成品的创作,感悟匠心与可持续的融合。
居民们动手实践
凌云街道369能人圈项目的核心,在于“育能人”以“促自治” 。而“碳”索营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它成功激活了社区的“人”这一最宝贵的资源。课堂上,技艺精湛、乐于分享的居民成为小组核心,带领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环保项目中;12次课程更为来自不同小区的居民搭建了交流平台,让基于共同兴趣与环保理念的社区互助网络悄然形成。掌握了将废旧物品“点石成金”的技能后,居民们对社区环境的看法也悄然改变,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主动维护家园、践行低碳生活。
课程手工作品展示
此次探索也与低碳社区建设目标紧密相连。课程所授的核心技能,本质上是将低价值废旧物品升级为兼具艺术与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实现了循环经济在社区的微观落地。更重要的是,学员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了一个流动的“低碳宣传站”,通过“邻里相传”的模式,潜移默化地播撒着绿色生活的新风尚。
据悉,这批毕业的“能人”未来可成为“社区讲师”开设公益课堂,可组成“环保艺术工坊”装点公共空间,其作品也可通过“爱心义卖”形成公益闭环。凌云街道369能人圈项目将继续深耕,培育更多元化的社区能人,让居民的一技之长,汇聚成推动社区和谐、绿色发展的力量。
记者:李芊
图片由凌云街道提供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