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孩子上学像打仗,现在他会主动和老师说‘早上好’!”天天妈妈的一句话,道出了无数孤独症家庭在参与“同心圆计划”后的真实心声。作为虹口区民政局推出的特色公益项目,“同心圆计划——基于家校社医协同作用的孤独症社会融合服务项目”启动以来,以“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四方联动为核心,为孤独症儿童铺就了一条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融合之路。
从困境到破局:
构建“家校社医”协同新机制
面对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难、家庭支持弱、资源协同散”三大核心痛点,“同心圆计划”构建了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四方协同机制,打造需求评估、个性化干预、社会场景实践、长效支持的全链条服务模式。项目通过整合教育、医疗、社区、家庭资源,建立由8名专业人员、2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涵盖心理咨询、医疗督导、康复治疗等领域。同时建立起9个多元化社会融合实践基地,为10余户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社区宣传覆盖1000人次。
项目通过“三维家访”机制,运用“家庭环境观察+亲子互动记录+需求分层访谈”模式,对服务家庭开展三轮全覆盖家访,为每个孩子绘制精准的成长地图。
一直以来,姜同学的父亲始终拒绝接受孩子病情,亲子关系紧张,甚至上升到肢体冲突,服务团队为姜同学对接了专业医院的“绿色就医通道”开展心理治疗,同时通过沙盘治疗让姜同学父亲从“拒绝参与”转变为“主动当志愿者”,很快,姜同学家庭实现了亲子关系的修复,从“亲子肢体冲突、父亲拒绝接受孩子孤独症”,到“父亲主动担任志愿者、提供快递驿站作为活动场地”。家长感慨:“以前总逼孩子学习,现在明白‘跟人接触’才最重要,项目不仅帮了孩子,更改变了我。”
“场景化实践”则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从“模拟”到“实战”的阶梯突破。项目以“1名孤独症儿童+1名成长伙伴+1名康复师”为小组,开展了7场主题融合活动,覆盖150人次受益。小胡家庭见证了情绪管理的奇迹,从每日情绪失控尖叫、打人,到失控行为降至每周1-2次。家长感动地说:“孩子喜欢超市的环境和老师的沟通方式,现在愿意主动整理货架,谢谢你们为我们引路!”
通过项目实践,虹口区民政局编写了《虹口区孤独症儿童关爱指导手册》,包含家庭指导、协同教育、社会融合3本分册,为社区、家庭、康复机构提供专业指引。协同江湾镇街道共同开展家校社医协同提升家庭监护能力标准化试点工作,制定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多维度量化评估家庭监护状况,构建家校社医联动模式,形成标准体系和工作指引。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在社会融合的阳光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虹口区“同心圆计划”正在用专业与爱心,为星星的孩子们点亮通往社会的路,面对未来,虹口区民政局计划将服务延伸至更多孤独症群体,健全从早期筛查与干预、学前康复、融合教育、大龄职业培训与就业支持到机构养护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特殊群体社会融合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