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绿萝“爬”出邻里情,我的邻居都是“花友”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0-15 12:35:44

走进宝山区淞南镇淞南五村323号楼,仿佛踏入了一座藏在居民楼里的“迷你植物园”。这里没有空荡荡的楼道、单调的白墙,取而代之的是垂落的绿藤、绽放的花朵,每一处转角都藏着惊喜。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它为“绿植楼”。这满楼的生机与温情,都源于一盆“不安分”的绿萝,和三段关于热爱、分享与陪伴的故事。

“绿手指”的“小心思”:

一盆绿萝“爬”出的整个春天

“绿植楼”的故事,要从六楼居民朱师傅说起。退休之后,他总觉得楼道里空荡荡的,缺了些生活气息。2024年初,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家里一盆多余的绿萝,小心翼翼地摆在了一楼楼道的窗边。

起初,朱师傅还暗暗担心,心里直犯嘀咕:“绿萝放在公共区域,会不会被碰坏?会不会没人管?”没想到几天后,他惊喜地发现绿萝的叶片被擦得锃亮,盆土也湿润润的,原来,邻居们不管谁路过,看到绿植“渴了”,都会顺手帮忙浇点水。这份无言的默契,让朱师傅有了更大的动力。

他也来了劲,翻出家里闲置的花盆,又去花市挑了些好养活的吊兰、多肉,一点点把楼道的角落填满。为了不影响通行,他还专门上网买了简易花架,让绿植整齐“列队”。不知不觉,朱师傅成了大伙儿口中的“养花达人”。

渐渐地,越来越多居民加入进来,有人带来花盆,有人买来花肥,放学的孩子会照着纸条给绿植浇水。323号楼的绿意,就这样一点点蔓延开来。“绿植楼”这个可爱的名字,也在小区里传开了——它不仅是对朱师傅的感谢,更是整栋楼共同守护的绿色约定。

楼道里的养成游戏:

这里有一本从新手到高手的通关秘籍

随着绿植增多,新的问题也来了:有人养的多肉总烂根,有人不知道怎么给月季防治病虫害,还有居民想尝试水培却屡屡失败。看着大家对着蔫蔫的绿植犯愁,楼道里几位居民凑到一起商量,主动向社区居委会提议:“不如在楼道里搞个‘绿植小课堂’,用简单的方式给大家普及养护知识!”

说干就干!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楼道里那面闲置的白墙。居民们一起动手,先把墙面擦得干干净净,整理出常见的绿植养护知识,制作成一张张精美的卡片——就这样,一面普通的墙,变成了楼道里的“知识花园”。

朱师傅主动当起了“小课堂”的幕后小编。他会根据季节变化和居民遇到的新问题,定期更新卡片内容——春天加一张“绿植换盆注意事项”,夏天补一张“高温天浇水时间指南”,遇到有人问起刚买的绿植怎么养,他还会专门加印一张对应的养护卡片。

如今这面“会说话的墙”,成了楼道里最受欢迎的角落。居民路过时都会停下看两眼,遇到不懂的就互相讨论,连隔壁楼的住户也会特意过来“偷师学艺”。

一条绿色长廊,

一首邻里合奏的四季诗

光有知识还不够,为了让绿意真正融入生活、连接彼此,“绿植楼”的居民们一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四季仪式。

春和景明,恰逢植树节,大家拿起铁锹、拎起水桶,一起在社区空地上种下一片新绿。挖坑、扶苗、填土、浇水,邻居们边说边笑,原本陌生的面孔,在合作中变成了熟悉的朋友。

夏日炎炎,“绿植培育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居民们齐聚一堂,从铺陶粒、填土,到移栽幼苗、浇定根水。这不仅是一次种植体验,更是一场绿色革命,把环保的种子植入每个人心里。

秋高气爽,落叶不再是垃圾,而成了宝贝。居民们一起收集落叶制作堆肥,将自然废弃物转化为滋养土壤的“养分”,为绿植安全过冬储备充足能量。

冬寒蚀骨,怕冷的植物被大家细心搬进楼道温暖处,自发排班轮流照料。平日里及时关窗挡风、精准调控环境,用这份细致入微的守护为绿植筑起温暖屏障,让鲜活绿意冲破季节阻隔,在冬日里持续传递生机。

如今的“绿植楼”,早已不只是一栋被满楼道花草填满的楼。这里的每一株绿植,都见证着邻里间的善意;每一次活动,都拉近了居民们的心。从朱师傅那盆小小的绿萝开始,到全楼人共同的守护——“绿植楼”用绿意点亮了平凡的生活,也让“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在每一个角落静静流淌。

通讯员:王宁帆

编辑:王之仪(实习)

资料:淞南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