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黄浦区知识产权局与南京东路街道的指导和推动下,上海倍通医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黄浦支行成功合作,落地全市首单医药健康领域数据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融资金额达1000万元。
此次突破实现了黄浦区数据产品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零的跨越”,更成为全市探索数据资产价值转化的有效实践,为区域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其资产属性与融资价值日益凸显,但因无形性、可复制性等特点,在传统信贷体系中面临确权难、评估难、风控难等问题,制约数据密集型企业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黄浦区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政府引导、银行创新、企业参与”协同机制:
政府主动靠前服务。区知识产权局与南京东路街道深入调研倍通医药等数据密集型企业需求,精准掌握企业融资痛点,梳理数据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要点,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南京东路街道依托属地优势,搭建政企银沟通平台,推动三方高效对接,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金融机构创新突破。中国银行黄浦支行打破传统抵押物依赖,组建普惠金融专业团队,对倍通医药核心数据产品开展尽职调查,科学评估数据产品知识产权价值,最终给予1000万元授信额度,为数据资产转化为融资资本开辟新路径。
企业强化主体支撑。倍通医药作为医药科技咨询领域领军企业,高度重视数据资产合规治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数据管理体系,为数据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企业积极运用政策、实现创新发展的典范。
此次数据产品知识产权贷款落地,是黄浦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成果,具有多重示范意义: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打破数据密集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困境,为区内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新融资模式,助力企业将数据资产转化为发展资金,缓解经营压力,激发创新活力。
完善数据要素生态。推动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评估、质押等环节规范化发展,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全市乃至全国数据产品资产融资提供“黄浦样本”,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
提升区域竞争优势。通过金融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融合,彰显黄浦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能力,吸引更多数据密集型企业集聚,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下一步,黄浦区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资源,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的数据要素服务生态,推动更多“沉睡”数据资产转化为“活资本”,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贡献黄浦力量。
记者 / 范煜昊
编辑 / 李伽钵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直播预告!
2. 在博物馆里看新中式大秀,十二花神衣、太极男装… 这才是中国时尚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