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精耕社区“微角落”,让旧园“焕新颜”!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0-15 11:29:03

人民城市建设,不在宏大叙事,而在细微之处的匠心与躬身为民的初心。宝山区大华二村第五居民区坚持党建引领、民需导向,以下辖怡华苑的花园微更新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用绣花功夫推动“一亭一道一廊”微角落实现“逆生长”,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写下了生动注脚。

01

全过程人民民主·党建引领绘蓝图

01

问需于民,勾勒更新“第一笔”

居民区紧密结合“四百”大走访与“社区民心项目”,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到怡华苑居民对花园内凉亭陈旧、步道破损、长廊老化等问题反映较为集中。通过组织“三驾马车”开展实地勘察与现场调研,精准掌握居民对花园的使用习惯和改造建议,为后续方案设计奠定基础。

02

取智于民,协商共议“最优解”

围绕居民实际需求,以“星议场”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业主智囊团”议事协商品牌作用,邀请党员骨干、能人达人、居民代表等多元主体集思广益,共同拟定花园改造初步方案,经业主大会民主表决通过后,随即推动怡华苑花园微更新项目立项。

03

聚力于民,阳光施工“齐监督”

项目立项后,居民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微更新工作小组”,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全程参与施工对接与工程监督,一方面负责与施工单位积极沟通,仔细推敲各个环节,从油漆颜色、装饰花纹到地砖铺设高度,反复斟酌,力求美观与实用兼具;另一方面制定轮值计划,每日跟进施工进度与质量,确保改造效果符合居民共同期待,真正将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工作小组监督作业

02

精耕细织微角落·一步一景焕新颜

01

凉亭换装,从危旧亭到暖心亭

花园内的怡华亭因年久失修导致漆面斑驳、栏杆破损、电线外露,既影响美观还伴有安全隐患。随着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施工团队对亭体进行了翻新,包括粉刷防腐木漆、加固顶部结构、更换安全栏杆、优化电路布局等。眼见昔日老亭重焕新生,吕师傅笑得合不拢嘴:“以前这里又破又旧,我都不爱来,现在可好了,每天都要约上老伙计来坐坐!”

更新前

更新后

02

步道升级,从烦心路到景观道

过去的花园步道坑洼不平,两侧花坛黄土裸露,休闲座椅老化严重,居民步行环境恶劣。为此,施工团队对步道进行系统性升级,通过铺设防滑耐磨地材、加装环保太阳能景观灯,有效提升夜间照明与行走安全;同时清理沿线杂草,补种花坛绿植,翻新休憩长椅,营造更舒适、更怡人的漫步环境。如今,居民经常在此散步闲谈,唐阿姨高兴地表示:“路修好了,灯也亮了,早晚出来走走,心里特别踏实。”

更新前

更新后

03

长廊活化,从闲置廊到活力站

面对花园长廊原有植被枯萎、柱体漆面脱落等情况,聚焦美观与功能兼顾的原则展开改造。外观美化方面,更新了绿意盎然的常青藤,并重新粉刷了柱面,使整体外观焕然一新;功能提升方面,在保留原有健身器材的基础上,贴心增设象棋桌椅,丰富了居民的休闲选择。现在崭新的长廊已成为小区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居民们或健身锻炼或棋局对弈,在一动一静间各得其乐,尽显社区生活的惬意与温情。

更新前

更新后

03

建管并重促长效·共治共享幸福园

01

居民当家,守护“花园环境”

项目顺利竣工后,持续发挥社区“智囊团”作用,商议并制定《花园使用公约》,明确公共设施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居民自发组建“花园守护志愿队”,推行轮值维护计划,定期开展设施安全巡查、不文明行为劝导及与物业协同养护等工作,推动花园管理由“社区主导”向“居民共担”转变。

02

“五位一体”,织密“共治网络

依托“五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和驻区单位开展联席会议,针对花园巡查中发现的设施安全、绿化管护等重点问题,共商共议、即知即改,形成“协同会商-高效处置-结果反馈”治理闭环,有效保障花园设施完好、景观常新。

03

活动赋能,激发“阵地活力”

秉承“依景造趣、以趣凝心”理念,居民区将花园打造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定期开展“城市清洁日”“邻里茶话会”等主题活动,持续激发空间活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参与意识,让治理成果逐步转化为可感知的社区温情,真正实现“更新一片、活跃一片、凝聚一片”的治理成效。

于细微处见真章,在民主中聚合力。大华二村第五居民区通过参与式社区微更新的生动实践,激活了居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让中心花园从“被遗忘的角落”蜕变为“家门口的打卡点”。下一步,居民区将继续聚焦“美好家园”建设,深化民主协商、延伸服务触角,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