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稻浪滚滚。上海崇明水稻育种科技小院在港沿镇科协的指导下,联合港沿幼儿园和合兴幼儿园,于9月19日组织萌娃走进稻田开展“秋野稻田会”科普活动,在田间地头播撒科学与劳动的种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饭碗里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活动伊始。“科技小院”志愿者带着孩子们走进沉甸甸的稻田,开启“水稻生命之旅”。她们手持稻穗,用童趣化的语言讲解:“水稻宝宝从一颗小种子出发,要经历生根、长叶、抽穗、灌浆,像小朋友长大一样需要阳光、雨水和农民伯伯的照顾哦!”孩子们踮着脚尖,好奇地观察稻穗上饱满的谷粒,有的伸手轻触稻叶,感受叶片边缘的细微锯齿。
随后,一场“稻田写生”在田埂边展开。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分发画板、彩笔和速写本,鼓励他们以“秋野稻田会”为主题创作。“我要画金灿灿的稻穗!”“我想画稻草人守护稻田!”孩子们趴在田埂上,用稚嫩的笔触勾勒稻浪、稻草人、蝴蝶等元素,将眼前的丰收美景定格在纸上。
“大家看,这是稻穗,外面包裹着硬硬的稻壳,里面就是我们吃的大米啦!”在收割体验区,志愿者老师手持稻穗现场拆解,向孩子们展示稻谷的“三层外衣”——稻壳、米糠和米粒。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接过稻穗,有的凑到鼻尖轻嗅,“有青草的香味!”有的剥开稻壳,露出雪白的米粒,惊喜地喊道:“原来大米是这样藏在里面的!”
随后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戴上小手套,拿起迷你镰刀体验割稻。“左手抓稻秆,右手镰刀轻轻割……”孩子们围在打谷桶旁,将割下的稻穗放入桶中拍打,金黄的谷粒簌簌落下,发出“沙沙”的声响。最令人期待的是碾米环节,当糙米被碾成白花花的大米时,孩子们纷纷伸手触摸:“好光滑呀!”“这就是我们吃的米饭!”
“这些割下来的稻草能做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走进“稻草创意工坊”。“科技小院”早已准备好稻草、麻绳、剪刀和彩纸、绒球等装饰物,引导大家发挥想象制作手工作品。
有的小组合作编稻草人,用稻草扎出身体,再用彩纸剪出眼睛、嘴巴;有的将稻草卷成小球,做成“稻草小羊”“稻草毛毛虫”;还有的用长稻草编织小篮子,装上刚收获的稻谷当“礼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原本普通的稻草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品。
活动最后,孩子们将制作的稻草人插在稻田边,五颜六色的“守护者”与金黄稻浪相映成趣,成为田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后,上海崇明水稻科技小院将持续发挥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田间课堂”“农耕体验”等农田特色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儿童和家庭在亲近自然中学习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传承劳动精神。
供稿:崇明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