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广大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急需妥善解决的问题。3月15日起,“今日闵行”推出“建议提案办理360°”栏目,展现办理工作人民民主全过程,助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本期嘉宾
闵行区政协委员 熊兆罡
(点击收听节目完整音频)
去年5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商务委员会、公安局、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工商业联合会等七大部门携手发布《关于促进本市商事调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商事调解工作指明了方向。
但在实施过程中,闵行区面临着人手短缺、调解组织数量有限、商事调解的收费标准尚未统一等问题,这些困局如何破解?熊兆罡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助力闵行区全面提升区域商事调解工作效能,构建更加高效、便捷、专业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商事调解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其灵活、高效、成本低廉、尊重当事人意愿且公信力强的独特优势,在降低企业维权成本、维护和谐商业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闵行区在实践层面仍面临着显著挑战。熊兆罡在节目中表示:“区法院商事庭‘案多人少’矛盾突出,25名法官年均需处理约1.2万件案件,法官工作负荷极重;区内专业商事调解组织数量有限,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商事纠纷调解需求;同时,调解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一定程度制约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破局:系统谋划与精准施策
面对现状,熊兆罡结合自己多年律师从业经验,从多个维度提出8条系统性的对策与建议,力求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商事调解活力: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议建立区级商事调解专业调解员信息库,广泛吸纳具备丰富商事案件经验的退休法官、资深商事律师、优秀企业高管及法律顾问等人才入库,夯实调解工作的专业人才基础。
2.提升专业能力与国际视野:将定期组织商事调解员参加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沟通能力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鼓励学习国际商事调解规则与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调解员的综合素养与国际化水平。
3.完善机制建设与衔接:致力于制定科学、规范的调解流程与工作标准,加强调解与诉讼、仲裁程序的有效衔接,完善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确保调解成果具备法律强制力,提升制度公信力。
4.拓展服务领域与合作网络:推动商事调解服务覆盖更广泛的纠纷类型,包括融资租赁、知识产权、小额借贷等。支持民间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跨区域乃至国际性的商事调解合作,提升闵行商事调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计划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商事调解的优势与典型案例,提高社会认知度。举办专题研讨、论坛活动,交流分享经验。在商会、园区、楼宇等企业聚集区公示调解组织信息,便于企业寻求服务。
6.建立健全监管评估体系:构建有效的监督指导机制,对调解组织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与总结,确保调解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公正性。
7.推动智慧调解建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设线上商事调解平台,实现调解申请、案件管理、线上会议、文书生成等环节的智能化、在线化,提升调解效率,降低各方成本。
8.优化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建议研究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调解组织发展。同时,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商事调解事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