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科普引领,医路向前丨理性看待“减肥神药”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9-25 16:35:17

社交平台上“一针瘦十斤”的诱人分享让GLP-1类药物成了新晋“网红”,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处方药被捧为“减肥神药”,甚至出现黑市溢价、断货等乱象。国家药监局近期公布的违法案例中,多起涉及此类药物的违规销售。在这场减肥狂欢中,我们亟需冷静审视:这些药物究竟是什么?真能实现“无痛瘦身”吗?来听听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许丹丹怎么说。

身体里的天然“饱腹信使”

GLP-1(胰高糖素样肽-1)并非外来化学物质,而是人体小肠分泌的天然激素,像一位精准的“代谢调节器”。进食后,它会向大脑下丘脑发送“饱足信号”,延缓胃排空,并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这就是为什么吃鸡蛋、燕麦等富含纤维和蛋白质的食物能自然增强饱腹感——它们能刺激人体自身分泌GLP-1。

GLP-1 类药物正是模拟这种天然机制发挥作用:通过激活GLP-1受体,从中枢抑制食欲,从胃肠延长饱腹感,从胰腺调节血糖,实现“多管齐下”的体重管理。与传统减肥药不同,它不伤害代谢功能,而是优化身体的天然调节系统。

明星药物各有侧重

目前热门的GLP-1类药物虽同属一族,但特点各异,且均为处方药!

司美格鲁肽作为“前辈”,68周治疗平均减重14-16%,每周注射一次或每日口服的剂型方便患者选择。其“控糖版”和“减重版”剂量不同,不可混用。

替尔泊肽凭借GLP-1/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双靶点优势,72周治疗平均减重达20-22%,尤其适合 BMI≥28 或超重合并代谢疾病的患者,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表现突出。

我国自主研发的玛仕度肽创新性结合GLP-1/GCG(胰高血糖素)双靶点,24周治疗平均减重19%,不仅减少热量摄入,更能促使脂肪燃烧,特别适合合并脂肪肝的肥胖人群。

光环下的风险不容忽视

“无痛瘦身”的说法言过其实。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在用药初期十分普遍。更需警惕的是,部分使用者出现“司美格鲁肽脸”——因肌肉和脂肪流失导致面部松垮。

药物说明书的黑框警告提示: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家族史者禁用。虽然近期研究未发现短期使用增加甲状腺癌风险,但长期影响仍需观察。胰腺炎、胆囊问题和急性肾损伤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这类药物仅适用于BMI≥28 的肥胖者,或BMI≥24 且合并代谢疾病的患者。健康人群盲目使用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风险,而非正规渠道购买的药品还可能存在成分不明等问题。

理性看待:药物≠健康密码

停药反弹是GLP-1类药物的“通病”。研究显示,停用司美格鲁肽后6个月,患者平均反弹67%的减重量,代谢指标也随之恶化。这印证了药物只是“助力”而非“替代”——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才是体重管理的基石。

科学进步为肥胖治疗带来新选择,但GLP-1类药物首先是治病的药,而非美容的工具。使用前必须经医生全面评估,用药中需定期监测,停药后更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防止反弹。

没有哪种药物能替代健康生活方式。当我们面对“减肥神药”的诱惑时,不妨记住:真正的健康体重,永远建立在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让药物回归治病本质,让健康生活成为常态,这才是科学减重的正道。

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近日,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承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宗哲麟

图片 /邵林峰 瞿煌俊

制图 / 蔡嵩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谁懂啊!盲盒开到外滩南京路,超大号暖萌“星星人”已经占领“C位”,粉丝游客从五湖四海赶来!

2. 只有上海才有的大场面!本周进入排队高峰!外地游客集体震惊:从未见过...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