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洋泾街道41个居委“浦公英急救前哨点”启动建设。居民突发急症时,前哨专员可先开展初步急救,同时联系社区急救单元与医院——从“居民第一响应”到“专业初步干预”,再到“院内协同救治”,形成三层联动的急救新模式。
公利医院情景剧展示急救技能。 □公利医院 供图
“浦公英急救前哨点”是公利医院打造的社区急救“前沿岗哨”,为居民遇突发情况时提供初步响应与指引。目前,“浦公英急救前哨培训营”已开始培训,公利医院将为41个居委会培训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急救前哨专员”,实现“居民第一响应-专业初步干预-院内协同救治”三层联动。
“以后居民突发急症,我们能第一时间上前搭把手,多抢一秒,就是为医院后续救治争取关键时机。”洋泾街道尚海郦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轶婷表示,将把“急救前哨点”的作用落到实处,当好居民健康的“近邻守护者”。
浦东地域跨度超12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4800人/平方公里,急危重症救治的“时效性”直接关系生命安危。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公利医院以“快”破局,打造“院内高效救治+社区前置干预”的闭环体系。在院内,“一键启动”联动机制成为生命守护的关键: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急性心梗时,急诊预检台护士按下“一键启动”按钮的瞬间,ECMO团队、胸痛中心医生、麻醉科医生同步响应,急救设备、药品提前到位,实现“患者到院即救治”。
更重要的是,医院将急救能力“下沉”到社区,联合洋泾、金杨、沪东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公利-社区急救单元”,社区遇到胸闷、脑卒中疑似患者时,可第一时间拨通医院急救专线,由急诊医学部专家远程指导吸氧、体位调整等初步处置;对需进一步救治的患者,医院调配携带无创呼吸机、除颤仪的急救车上门接驳,实现“社区稳控+医院转运”无缝衔接。
通过专业培训帮助基层人员实现“会急救、敢急救、能急救”。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党委书记顾蓁表示,将以“急救前哨点”为支点,深化“院内高效响应+社区前置干预+居民自主应急”的急救模式,同时依托金桥医联体党建联盟,推动这一模式向更多社区推广,让“浦公英”健康科普与急救服务惠及更广范围群众,为浦东构建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