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上海医生在摩洛哥:“开荒”微创手术、编撰“生存指南”、救援带头献血……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9-25 07:59:10

今年正值中国向摩洛哥派遣援外医疗队50周年。在近日上海举办的“山海同心,大爱无疆”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派遣50周年主题活动中,第195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阿加迪尔分队队长、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外科副主任张飞功医生,荣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从黄浦江畔到北非海岸,这名中共党员用两年时间,以医术为桥,以仁心作舟,在摩洛哥阿加迪尔书写了一段关于奉献、创新与情谊的援外故事。

主动请缨:

跨越山海践行国家使命

2022年,张飞功主动请缨,担任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阿加迪尔分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带队远赴摩洛哥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能代表国家参与援外工作,既感光荣,更知责任重大。”张飞功坦言,“出发前我就下定决心,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传递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专业与温度。”

在陌生的环境中,张飞功也不忘坚持党建工作。他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把党支部打造成凝聚人心的核心。“我们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学习政策、交流思想,尤其关注队员的情绪波动。”他回忆道,“有的队员初到摩洛哥时因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感到焦虑,我们通过谈心、集体活动等方式,慢慢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技术破冰:

微创手术填补当地空白

摩洛哥的医疗水平与中国存在一定差距,微创手术在当地尚未普及。张飞功敏锐地抓住这一痛点,与摩方医生反复沟通,最终成功开展当地医院首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和腹股沟疝手术。“第一次带教时,摩方医生对腹腔镜技术既好奇又谨慎。”张飞功说,“我们一步步演示、讲解,直到他们能够独立操作。后来,看到他们能熟练完成手术,那种成就感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除了临床工作,张飞功还推动创建了中资企业员工健康档案体系,并牵头编撰《阿加迪尔市一本通》,涵盖当地生活、交通、医疗等实用信息。

“很多初到摩洛哥的同胞对当地不熟悉,这本指南能帮他们少走弯路。”他笑着说,“有一次一位中企员工拿着指南找到我说‘张医生,你们这本书太实用了’,这种反馈让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危难担当:

地震中的热血坚守

2023年摩洛哥发生强震,张飞功带领队员第一时间投入救援,并献血420毫升。“当时,医院涌入大量伤员,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他平静地回忆,“献血是本能反应,我的血能多救一个人,就多一份意义。”这份无畏与担当,让他获得了2024年度援外任期考核“优秀”。

两年的援摩生涯,

张飞功最欣慰的是

看到中摩医学交流的深化。

“我们通过研讨会、带教手术,把技术留在当地。如今,摩方医生已能独立开展微创手术,这就是‘带不走的医疗队’。

五十年援摩历程,一代代中国医疗队员以仁心仁术架起中摩友谊之桥。张飞功和他的团队,正是这条爱心长河中闪亮的浪花。他们用专业与坚守证明:中国医疗队不仅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践行者。

记者:郁婷苈

编辑:路景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