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东方加拿大” 轮装载着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批锂电池货物集装箱,缓缓驶离上海港前往澳大利亚,标志着全国海事首个基于区块链底座技术的海运 “新三样” 危险货物申报自动化审批系统试点运行成功。
近年来,以 “新三样” 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其海运出口量屡创新高。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运用 “互联网 + 监管” 信息化技术创新监管手段,在确保海运 “新三样” 货物快速通关的同时,保障运输本质安全水平的需求愈发迫切。这一创新模式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数据透明可追溯等技术特性,为海运危险货物运输的合规监管及便利化通关提供了新可能。
上海海事局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海事监管与服务中的创新应用。今年以来,浦东海事局联合上海市数据局、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 “新三样” 货物为核心着力点,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依托上海跨境贸易数据网络搭建 “海事危险货物安全运输区块链服务平台”。
该平台引导并鼓励源头检测机构、生产企业主动上链,对涉及 “新三样” 货物安全运输的关键技术单证进行链上溯源存证;同时,为上链存证企业在海事申报、现场检查等环节进一步优化服务,对优质企业最大程度压缩行政干预时间,实现海事监管与服务能级 “双提升”。
试运行首日,四大创新场景同步落地:
1、信息智能识别:生产企业或物流企业通过平台上传 “新三样” 货物安全技术单证,平台运用大数据模型及 OCR 技术识别关键信息,提取核心内容并生成结构化数据。
2、源头溯源验真:平台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等主流锂电池安全检测机构实现数据对接,对从企业上传文书中提取的数据进行源头溯源验真;验真成功后,自动生成区块链存证。
3、申报 “秒批秒放”:海事部门申报系统与区块链平台对接,根据区块链验证结果,结合申报系统已有的申报时限控制、人员资质验证、包装证明合规性识别等智能审核功能,对已上链存证货物的申报由系统自动审核审批,合规申请实现 “秒批秒放”,极大缩短企业等待时间。
4、现场 “免检少检”:在海事部门风控平台搭建 “新三样” 货物监管专区,对接区块链平台获取文书信息验证情况;对已上链存证的货物减少开箱查验频率,既提升监管精准度与效率,又降低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干扰。
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内正式落地,届时将为每年从上海港出运的约 30 万标准集装箱 “新三样” 货物提供服务。
作为全国海事系统首个落地的 “区块链 + 政务审批” 应用项目,借助平台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企业通关流程将大幅简化:以往需人工审批、法定 24 小时内办结的申报材料,如今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完成审批,审批效率实现质的飞跃。这一变革有助于加快货物流转速度,减少货物在港口的停留时间,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