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新教材陆续推开,怎样给学生布置“接地气”的作业?这所初中进行了探索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9-24 19:25:25

新教材陆续推开,怎样给学生布置“接地气”的作业?9月23日,“让素养在作业中生长”——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项目专题研讨活动在上海市彭浦第三中学举行,通过课堂观摩、案例分享、论坛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讨单元教学与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推动校本作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设计“接地气”的校本作业

“我们这一次的作业,是设计电路图,‘电’亮东方明珠。”在一节关于电路的九年级物理课后,彭浦三中教师施静华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而这个设计正是受到了新教材章节节首图的启发,让作业扎根本土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物理抽象概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施静华表示,物理新教材从去年开始全面推开,结合学校“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学校高质量作业的实践与探索”研修主题,物理学科在备课时就在这个主题的引领下开展新一轮的校本作业编写,“我们设计的核心思路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紧扣新教材内核,践行‘从学生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电”亮东方明珠——九年级学生物理电路图设计挑战活动

事实上,彭浦三中理化团队自2013年就开始筹备并编写校本练习了,从最初的一份份课堂导学单,到现在的课堂同步练习和同步作业,十余年里一直在更新迭代。在“双新”实践中,为了设计出“接地气”的校本作业,团队尝试“三步诊学法”去把握学情,“我们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他们已知的知识,同时了解他们的薄弱点;通过作业动态批改捕捉错题规律;通过课后随机访谈追踪学生思维卡点。”施静华说。

数学学科的六七八年级也落地了新教材,数学教师萧颖珺介绍,数学组尝试开展反思型作业,“在基础层,学生不仅改正错误,更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实现‘从错到对’;在迁移层学生要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实现‘从散到联’;在拓展层则要求学生尝试一题多解、学生自主讲题,实现‘从会到通’。”经过系列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形成一个稳固的“能力金字塔”,让学生从被动答题转向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

数学学科反思型作业

建设“1+N”的作业体系

据彭浦三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吴沈刚介绍,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落地中,学校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当前作业体系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作业设计过多关注知识覆盖,缺乏对素养培育的系统规划;二是过多注重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缺少与作业的深度融合;三是作业布置过多依赖教师经验,缺少基于学情的循证研究。

学校通过参加新优质学校项目研究,组成学校核心研究团队,以点带面,开展校本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做到:一要从学情出发,促进作业与教学深度融合,夯实学科基础知识;二要让作业真正回归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诊断、激励与促学功能;三要立足素养导向,努力探索作业设计和实施中,推动素养的落地。

八年级学生化学实践类作业自制简易供氧器

学校以课标、教材、学情为原点,通过工具支持和方法赋能,将具有纲领性、凝练性、概括性的课标,分解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能测量的作业目标。探索“纵向”和“横向”的双维建构路径,通过问题类和工具类两种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学习经历转化为可迁移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校建设了“1+N”的作业体系——

“1+N”中的“1”指系统化“生长”作业,是基于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本质、以单元为单位,构建的学科体系化作业。通过构建学科逻辑链和阶梯式模块设计,形成结构化、序列化、进阶性的作业,落实学科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思维方法与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生长”和学科素养的持续发展。

“1+N”中“N”是指个性化“生异”作业,通过学情分析,提供适配学生能力与发展需求的分层作业,使作业具有挑战性与可达性,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N”还包括项目化“生活”作业,以真实问题为起点、跨学科融合为路径、实践创新为目标,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场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

学校通过作业研究,将作业设计纳入学校教研体系,建构了一套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实际、源于学校实践的研训一体化作业体系。吴沈刚表示,2021年和2024年的绿色指标的比较发现,作业负担指数、睡眠指数和学业标准指数等明显提高,说明学校作业研究取得一定成效,校本作业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表示,作业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她说,彭浦三中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开展的作业体系实践研究真实而深入,学校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作业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素养发展,体现了新优质学校回归教育本源的价值追求。她希望学校间加强交流共鉴,将有效做法转化为常态机制,共同推动静安教育在“轻负高质”育人道路上实现新的突破。

上海新优质项目校“单元教学与作业设计”共同体召集人孙俐表示,彭浦三中作业改革在顶层设计与落地执行中体现出的清晰路径和实践智慧,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振兵表示,当天的活动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并从实践推进角度提出优化建议,提升作业的效能。

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表示,彭浦三中在“素养如何在作业生成”提供了清晰的经验;通过“1+N”作业体系兼顾学生基础与个性需求,有效推动减负增效;通过一体化研训体系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他希望学校进一步梳理成果,形成可推广的典型样例,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文字:曹轶姗

照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