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上海家庭医生“签约有感”行动落地,浦东探索基层医疗新路径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9-24 12:03:29


签了家庭医生,就要有“家庭有了医生”的感觉。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签约有感”成为新的目标。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较早一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机构之一,管中窥豹,记者从签约家庭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


家庭医生成了“亲人”


“我7月份在公利医院住过院,出院第一个星期,我的家庭医生就来询问我情况了。”顾女士告诉记者,“说起来,我的家庭医生熊元七是我和我母亲的救命恩人,10多年了,他就像我们家的一分子。”原来,顾女士20岁时开始脖子不舒服,反反复复去多家医院骨科就诊,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有一次她整个脖子都不能动了,急忙去了离家最近的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正是熊医生。“熊医生仔仔细细给我看病,最后说,他认为不是骨科的问题,建议我去看看风湿科。”


顾女士说:“看了几年骨科,熊医生终于给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确诊我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此外,顾女士的母亲患有几十年的“老风湿”,她怀疑母亲和自己得的是同一种病,于是便带母亲去找熊医生就诊,结果母亲也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对症治疗后,母女俩的健康状况都有了好转。不过,这个病需要终身服药,且用药需不断调整,有时还需要住院治疗。顾女士说:“我们母女俩频繁出入医院,本来身体就不方便,再加上住院手续烦琐,真希望医院里‘有人能搭把手’。”因此,在金杨社区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顾女士把母亲、丈夫和女儿的签约都落在了熊医生名下。“这次从公利医院出院就接到熊医生的电话,我还是蛮惊喜的。因为我已经麻烦熊医生太多次了,这次住院就没告诉他。没想到,他还是第一时间关注到了我,我感觉特别温暖。”


据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忻玉荣介绍,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有感”行动的通知》,金杨社区在政策基础上,创新尝试三级医院出院病人回归社区后的延伸服务。“公利医院是医联体的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我们的家庭医生能及时掌握签约家庭的住院情况,从而探索无缝衔接的延伸服务。”


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唐慧芸,还因家庭医生服务“找回”了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王老师的子女都在海外工作,她自己患糖尿病多年,夫妻俩成了空巢老人。”发现自己的学生成了离自己最近的医生后,王老师经常向唐慧芸“交作业”——既有自己的血糖曲线图,也有夫妻俩的血压变化图。每当季节变化,王老师还会在微信上跟唐慧芸讨论自己的药该早上吃还是晚上吃……唐慧芸笑着说:“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有机会重拾师生情,回报师恩。”王老师则说:“我的家庭医生,小时候是我学生,长大了像我女儿。”


家庭医生“手里有粮”


步入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厅,右侧是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入口处醒目地摆放着“城市癌筛查”标牌,上面注明:“45-75岁上海市户籍人口、无恶性肿瘤病史的居民,通过扫码完成问卷调查后,若筛查结果为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可到公利医院接受免费临床筛查(免费名额500人次)。”



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包敏介绍,这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金杨社区今年3月启动该项目,5月就及早发现了第一名签约居民的肺癌风险。签约居民李先生在问卷中表示自己是“老烟民”,但没有气喘等不适症状。全科医生王鑫凭借专业判断,建议他在社区完成肺CT及肺功能检查。拍完CT数分钟后,王医生就在医生工作站上查到李先生右肺上叶有肿物,恶性可能性较大。随后,医联体影像中心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右肺上叶有一处25×20mm磨玻璃结节,内见血管穿行。


王鑫与李先生商议后,决定通过“上海市分级诊疗管理系统”将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在平台上提交详细病历资料和转诊申请后,李先生很快获得了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专家的预约号。第二天,李先生就到肺科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后,成功接受了微创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也证实了社区医生的早期判断。李先生出院后,家庭医生的随访电话立刻打了过来。李先生感慨道:“真没想到在‘家门口’的检查能揪出这么大的问题!多亏了我有家庭医生。”目前,李先生恢复良好,正在王鑫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呼吸训练,以提高术后肺功能。


为进一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2024年4月起,上海市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工作。通过家庭医生为患者预约市、区两级医疗机构门诊号源,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预约更“早”,可较社会面提早7天预约门诊号源;二是预约更“及时”,可预约未来2天的门诊号源;三是预约更“精准”,依托信息化平台、医联体联动等机制,提高预约专家的“对口”性。


浦东新区积极打造“顶天、立地、强腰”的立体式医疗服务网络,形成“医学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格局。区内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用好家庭医生签约居民预约转诊服务机制,精准帮助签约居民畅通就医通道。预约转诊患者在市、区两级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享有“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有效缩短就诊等待时间。上级医院完成诊疗后,患者可返回社区,优先享有社区住院、康复护理和家庭病床等接续服务。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浦东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率,还强化了对签约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与转诊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签约居民的感受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