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上海美术馆因一场不寻常的艺术碰撞而变得意义非凡。“罗丹艺术季”迎来重磅活动:形与乐的哲思——罗丹雕塑与钢琴艺术的对话。钢琴家宋思衡、雕塑家蒋铁骊,携手经典947主持人谢力昕,共同为现场观众开启了一场关于艺术、美与创造的哲思之旅。
第一幕·跨界的对话
活动以宋思衡老师指尖下的德彪西《月光》悠然开启。空灵、朦胧的旋律,为这场跨界对话铺陈出最诗意的底色。
乐声余韵中,嘉宾们围绕那些我们无比熟悉的罗丹国宝级作品——《思想者》《巴尔扎克》《加莱义民》等展开交流,并结合各自专业,分享了那些经典作品带给他们的灵感与震撼。蒋铁骊老师从雕塑角度谈论了作品精湛的细节与传达的力量,而宋思衡老师则道出他从静止的形态中所听到的磅礴交响。
第二幕·世纪的回响
随着讨论逐渐深入,话题从雕塑艺术延伸至罗丹背后的时代。嘉宾们谈及了罗丹的“话题性”与“革新性”——无论是在当时产生争议的《青铜时代》,还是他与卡米耶的爱情故事,都让这位艺术家成为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文化符号。
话题还延伸至罗丹与同时代艺术家的深刻共鸣:他用雕塑捕捉了尼金斯基的独特舞姿,也用绘画展现波德莱尔的动人诗篇。艺术形式的边界,在这些大师杰作中悄然消融。
第三幕·指尖的诗篇
随着大屏幕上呈现罗丹的《钢琴家之手》与萧邦的手模,主持人借此情景,风趣地邀请两位嘉宾也展示出自己的手。瞬间的对比,引出了关于“艺术家之手”的深刻探讨:一双塑造形态,一双演绎无形,却同样是承载思想、传递情感的媒介,是日复一日坚持创作的见证。
受此启发,宋思衡老师现场演奏了原创作品《来自地球的钢琴诗》。磅礴的旋律印证了,无论是雕塑还是音乐,最动人的艺术,往往都源于对生命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
终幕·节奏的共振
临近尾声,嘉宾们再次结合罗丹的重量级作品,做了最后的点评和欣赏。
而活动的高潮则由观众的提问引发:雕塑创作中看不见的“节奏”究竟是什么?蒋铁骊老师答毕,宋思衡老师受到了触动。他随即用不同情感演绎同一段旋律,不同“节奏”带来的巨大变化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正如两位嘉宾所言,艺术的“节奏”是相通的,都是发自内心情感的流露。这即兴而深刻的一课,为整场对谈画上了最圆满的句号。
———
这场对谈不仅是“罗丹艺术季”的一个精彩切面,更彰显了上海美术馆作为“大美术计划”的引领者,积极践行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的号召,联动周边优质艺术资源,致力于让经典不再静默,通过多元、当代的视角重新解读与激活,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夯实城市文化根基。
形与乐的边界在此消融,艺术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了一把开启情感大门的钥匙,让哲思照进现实,让美走进人心。
关于「罗丹艺术季」
作为上海“大美术馆计划”引领者,上海美术馆积极践行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号召,与毗邻的上海罗丹艺术中心强强联合,于上海世博核心地区携手推出“罗丹艺术季”,呈现一系列精彩的罗丹主题公教活动,展开一场雕塑艺术与绘画、音乐、乃至文学的跨界对话。
上海罗丹艺术中心
上海罗丹艺术中心距仅我馆仅8分钟车程
扫码购买“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限定特惠门票
每张立减30元
邀您亲睹现代雕塑的巅峰之作
珍藏这份不可复制的艺术记忆
供稿:刘思怡 | 编辑:秦愫瑶
主任编辑:吴雯雯
当前展览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世博双城·樱花对「画」白玉兰
——2025青少年国际创意艺术大展
41米层展厅
上海现代
5米层、0米层、B2层展厅
巍巍者华
——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
0米层15、16展厅
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
上海艺术大展
0米层E空间
《山海经之烛龙秘境》
沉浸式裸眼3D装置艺术展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 地铁路线 /
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 咨询热线 /
400-921-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