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墙上议事厅、楼组公约……长风这个居民区搭建邻里互助平台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9-24 08:51:24

长风新村街道以党建为引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楼组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前沿阵地。白玉新村居民区边干边学总结,将110-112号楼建设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楼组,从加装电梯到楼组文化建设,从解决生活小问题到凝聚邻里共识,一件件暖心小事串起“邻里一家亲”生动图景,成为楼组文化建设、邻里关系升温的鲜活注脚。

“楼栋微信群”,手指尖快速解题

“谁家空调排水管漏水啦,请你们看看,拜托啦!”“是我家水管老化裂了,已经用胶带临时补好,明天就换全新的,您放心!”110号一户居民晾晒的衣物被空调水管滴水弄湿,在微信群中向邻居求助,消息发出后,楼上业主第一时间回应,住在旁边的居民见状,主动留言检查自己的空调水管。微信群的高效沟通、左邻右舍的主动担当,打通邻里互助的“最后一米”,既避免了可能引发的邻里小摩擦,又提升了邻里之间互助之情,让“远亲近邻”的温暖在及时回应中传递。

“墙上议事厅”,出入间参与楼事

在111号楼道里,“墙上议事厅”是居民随时参与楼事的“开放式窗口”,既可以张贴通知,也能留下手写的意见和建议,让楼内事务从“少数人管”变成“大家共管”。

111号一户居民装修房屋时,在楼道“墙上议事厅”张贴了施工告示,还在楼内、微信群详细告知装修计划,尽量不影响其他居民休息。施工期间,若出现噪音略超预期、装修垃圾未及时清理等情况,该户居民都会第一时间在群内致歉,并立即调整整改。邻居们也纷纷留言“装修辛苦,注意安全”“有需要帮忙可以吱声”,体谅与关心的话语增进里邻里间的理解。除此之外,“墙上议事厅”还成了楼内的“互助平台”,孩子的闲置玩具、居民多余的日用品,也会在“墙上议事厅”标注“免费分享”,让闲置物品循环利用的同时,传递邻里温情。

“一键直达”,面对面感情升温

112号家住在一楼的老人行动不便,出行都要靠轮椅。“平时出门买菜回来,看到我们的邻居就一定会帮忙把菜提进来、再把轮椅车停好。一旦有几天没有遇到我们,大家就会上门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好好的。”这份藏在日常里的关照,攒成了多年的邻里情与信任感,也让老人打心底里支持加装电梯——因为“能上楼看一看”,是她藏了许久的心愿。

加装电梯后,邻居经常邀请老人上门做客,陪她看看楼上的风景、聊聊家常,从过往回忆谈到电梯带来的便利,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邻里间的情谊也在一次次聊天、一次次相聚中愈发浓厚。

“楼组公约”,楼上下文化共建

正因为三个楼栋的居民们习惯在微信群里沟通、在“墙上议事厅”互动,更愿意为邻里着想、为楼组出力,各楼栋还制定了属于自己的“楼道规约”。大家约定“遛狗必牵绳,粪便及时清”,还特意在楼道入口处放置了拾便袋,方便养宠居民使用;在公共区域管理上,“楼道规约”明确“不占用消防通道、不堆放私人物品”,居民们会互相提醒,看到楼道内有杂物堆积,会主动在群里问“这是谁家的东西,需要帮忙搬到家里吗”,久而久之,楼道始终保持畅通整洁。

而居民提议的“每周轮流清理电梯卫生”,更是成为“楼道规约”里最受欢迎的条款之一。大家主动认领清扫日期,每次清扫完,居民都会在群里分享“清扫成果”。如今,每周自发清扫电梯已成大家的习惯,整洁的电梯间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更让邻里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从漏水矛盾的“线上速解”,到装修事宜的“双向谅解”,到加梯后的“温情互动”,再到楼道规约的“齐心共治”,长风新村街道的楼组文化建设成了传递温暖、解决问题的“连心桥”,让“邻里一家亲”从理念变为日常,更让社区充满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情。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长风分中心

编辑:吴兴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最爱TOP.中央公园音乐嘉年华”期间,千架无人机将点亮夜空

 “沿沪宁协同创新沙龙”首场活动举行

 在元代水闸边,共谱一场古今交融的社区文化活动

 “2025苏州河论坛”在普陀举办

 【普惠营商·观察】普陀,让海外青年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