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孙中山故居,位于香山路7号,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历史地位尤为凸显。同时,它更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重要见证地。这座兼具历史温度与人文意义的建筑,凝聚着海外华侨的赤子之心 —— 由加拿大华侨集资购置并赠予孙中山先生,并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由宋庆龄继续居住至1937年。这里见证了《实业计划》《孙文学说》等重要著作的诞生,以及孙中山、宋庆龄与李大钊、林伯渠等革命先驱的交往。继2015年最近一次全面维护保养后,时隔十年,今年8月起,该故居建筑本体再次启动系统性维护保养工程。此次维保以“不改变原状”为核心原则,重点解决屋面渗漏、外立面风化等结构性老化问题。目前,整个维保工程已过半,进入外立面维保的关键阶段。
本次维保工作将对整栋故居建筑展开全面的保养与维护,故居坐北朝南,占地1013平方米,建筑面积469平方米。该建筑融合了欧洲乡村风格与海派元素,外立面以深灰色卵石装饰,屋顶覆盖洋红色鸡心瓦。室内书房、卧室、餐厅、客厅等均为原物原貌陈设。在维保期间,建筑物周围已搭起脚手架,并加装了防尘纱布。楼梯、地板等关键部位均采取了保护措施,以避免修复过程中产生磕磕碰碰。
上海美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骏介绍,这次维保项目团队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原则,以“修旧如旧”标准,还原建筑本色。因此,该公司对此项目非常重视,派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来负责这个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崔宝和已年过七旬,深耕文物建筑修缮领域二、三十年,经验丰富。他主导过多次孙中山故居维保项目,对故居的建筑结构、细节风貌乃至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此次,他从屋面、室内、室外各个分项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发现不少问题并进行了修复。
鹅卵石外墙检修是一大核心重点,它是建筑特色的重要标志。这些自然脱落的鹅卵石,都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崔宝和表示,这次项目有两个难点:一个是屋面,另一个是外墙。屋面主要瓦片比较特殊且窄,在市面上很难找;而外墙风化严重且局部脱落,修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项目团队花费了大量精力寻找合适的瓦片和修复材料。
在鹅卵石外墙的修复过程中,崔宝和采取了多种方法:起壳和局部酥松采用局部挖补施工方法;局部脱落则采用嵌补的施工方法。对于色彩的调配他更是严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准则,深入研究历史遗存中鹅卵石外墙的原始色彩基调,通过反复比对、调试颜料配方,实现修复后色彩与原有墙面的高度统一。预计整个维保工程将在10月底完成。通过这样精细的施工方法,将完美延续孙中山故居的历史风貌。
记者 / 李德翔
编辑 / 黄骞文
资料 / 上海美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黄浦公开招聘辅警26名!
2. 2025年滨江党建・金融外滩职工羽毛球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