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七年无违纪的他怒摔塑料凳?民警就此展开“破冰行动”!

转自:上海监狱 2025-09-23 19:10:31

破除思想坚冰

助力矛盾化解

罪犯改造无小事,监区里看似寻常的罪犯一言一行,实则是监管改造工作的“晴雨表”。如何最快速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置,如何从根源化解矛盾并矫治认知?一起复盘今年夏初宝山监狱六监区一场围绕“一把小板凳”展开的矫治“破冰行动”,了解监狱民警如何破除罪犯思想坚冰,化解大墙里的矛盾

1

事发突然

七年零违纪罪犯情绪失控

民警迅速响应…

5月的一天傍晚,罪犯王某在监舍突然摔凳爆发,“一举打破”了七年无违纪记录。现场执勤的尹警官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带离人员。作为王某监组的主管民警,朱警官当天不值班,但“火速”赶回监区,同步介入谈话,引导王某倾诉和宣泄情绪。原来,每个罪犯新收期过后都有固定的塑料凳,当天技能培训结束排队点名一会儿工夫,写有王某名字的塑料凳找不到了,很多罪犯都说没看到,过了十分钟他才在叠起来的新入监罪犯的凳子里找到,于是情绪突然激动……逐渐冷静后,朱警官严肃指出他的错误。处置现场的一切,全部被分控平台调取形成完整录像、固定事实证据。

模拟场景

2

溯源深入

不止于表面矛盾

更挖掘罪犯思想认知根源…

事态虽平,工作未止。主管民警并未就事论事,而是联袂监区心理辅导员、评估员等民警,深入摸排王某近期服刑改造、家庭关系、身体心理一系列情况,盘点三方面诱因:其一,初夏气温突然升高,加剧了情绪波动,洁癖心理让王某放大了行为反应;其二,监组新犯调入打破原有习惯,环境变化引发王某焦虑;其三,长期以“随和”示人,压抑了内心情绪,最终导致崩溃。找准心理切入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冰”。

监区民警循循善诱

3

科学矫治

引入认知团体治疗

推动真正改变…

监区综合评估后,决定安排两名担任“矛盾调解员”和“心理互助员”的罪犯,用“设身处地”拉家常方式对王某进行开导,持续给予情绪价值。此后,监区又安排王某参加心理认知团体治疗小组。经过十余次治疗干预,王某逐渐学会了消解负面情绪,遇到问题或困惑也会主动找警官。正如他在团体治疗最后一期时的发言:“看似小事,却是压垮我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要不是警官让监区改造积极分子开导我,又让我参与团体治疗,我也许还会继续背负重担,甚至崩溃……”

事后不久,王某在周记中写道:“改造是一段可以承受的挫折,关键是认知调整。”他的转变背后,是宝山监狱一套成熟的工作机制:  

 以“三个第一”筑牢安全基础

矛盾化解过程中,先行做到“第一现场”稳妥处置,当天实现“第一时间”化解危机,切实做到“第一手资料”全部保存。

以心理溯源替代就事论事

化解矛盾,不能就事论事,要找准切入点挖掘其矛盾背后的原因。

以认知团体治疗实现系统性矫治

运用科学的矫治手段不断深化个别教育,标本兼治矛盾根源。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民警手记】只要自己不放弃,就永远有人在为你点亮一盏灯

2、【我执法我普法】“狂飙”还是“翻车” ,警惕股市“陷阱”|墙案启示第四集

3、@罪犯亲属、监护人:上海监狱2025年10月会见日安排,请查收!

编辑:汤颖杰

供稿:宝山监狱 阮亮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